徐州市小学全面施行“每天一节体育课”
2025-09-05 09:13: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李小委

“这学期起,我们的课程表每天都安排一节体育课。”9月3日,徐州市华润小学四年级学生郭芮池举着手中的新课表,难掩兴奋。

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义务教育学校实施“2·15专项行动”的通知》,在2025年秋季学期,徐州市小学全面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云龙区、徐州经开区初中同步开展试点,预计到2026年秋季学期,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将实现全覆盖。

从试点到全覆盖:

一年跑出“加速度”

9月2日下午第二节课,在徐州市华润小学的操场上:四年级学生在进行趣味游戏比赛,六年级学生在分组踢足球,轮滑区里不时传出喝彩声——一年级孩子们正踩着轮滑鞋,摇摇晃晃却笑容灿烂地完成他们的“初体验”。

“这学期开始,所有年级每天一节体育课,孩子们的运动量明显增加了。”华润小学体育组组长褚召华一边看着学生训练,一边向记者介绍。

“课程表的调整不只是课时数量的变化,更是教育理念的转型。”褚召华表示,去年秋季学期学校就重新设计了体育课程体系,将一些体育特色项目加入到每天一节体育课中,并积极引进校外优质体育资源,开展“双师”课堂,有足球、篮球、武术、花样跳绳、跑酷等内容。一年下来,最大的变化就是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黄色跑步垫、彩色圆锥……操场上,体育老师王纯馨正带领四年级(3)班学生进行趣味跑步游戏。“把跑酷搬进课堂,是为了让孩子们忘记‘跑’的枯燥,享受‘玩’的快乐。”说话间,下一轮闯关又开始,笑声、哨声,让整座操场成为一片跳动的海洋。

操场的另一侧,六年级学生正在进行足球分组对抗。学生张邢尔浚说:“现在天天都有体育课,运动让我更有精力,写作业都更有劲了!”

记者了解到,去年9月起,徐州经开区在全区小学开展“每天一节体育课”。“我们一开始也担心课时怎么排、老师够不够、场地怎么分?但一年下来,问题逐一破解,效果逐步显现。”徐州经开区科教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改革推进过程中,形成了“教育局统筹—教师发展中心指导—学校落实”的三级协同机制,确保政策落地不走样。

课程“花样翻新”:跳绳、轮滑、手球各显神通

“每天一节体育课”不是简单“加课”,而是“优课”。我市各小学结合特色,构建“基础+专项+体能”三维课程体系,打造出一批“拿得出手”的体育名片。

金龙湖小学以“足球+趣味田径”为特色,采用4节基础课+1节足球特色课教学模式,组建班级足球队,每年举办“金龙湖杯”校园足球联赛,学生足球技能达标率从65%提升至80%,获评全国足球特色校。

振兴路小学依托“市校联办”手球基地优势,在3—6年级推行3节基础课+1节体能课+1节手球选项课模式,手球队连续两年获省级比赛亚军,手球社团参与学生超300人。

徐庄实验小学则聚焦跳绳特色,将“花样跳绳”融入每天体育课,创编12套校本跳绳操,大课间做到全员参与,学生一分钟跳绳平均次数从120次提升至165次。

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结合轮滑特色,1—2年级开设“快乐轮滑”课程,通过趣味游戏提升平衡能力和协调性,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显著提高。

记者采访发现,各小学每周的五节体育课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另一部分是各学校通过统筹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开设的特色体育课程,比如体育游戏课、体育活动课和地方特色体育课等。段庄一小校长王欣表示,学校在开足开齐基础体育课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场地规模、学生实际情况,利用校本课程、课后延时服务等时间,开设了多种特色体育课程。

除此之外,我市一些小学还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在行政班教学的基础上实施“大课堂”或“小课堂”教学形式。如长安路学校的跆拳道教学和桃园路小学的羽毛球教学,采用大课堂教学的形式,由专职教师统一教学,各班兼职教师协助组织。

场地“边角”变“赛道”:空间也能“挤”出来

“2·15专项行动”不仅是课时保障,更推动师资配备、场地优化和课程创新同步跟进。比如,桃园路小学在走廊设置羽毛球操练习区,金龙湖小学在平台设置跳跃练习等标志图形,侯集实验小学在田径场地边缘增加简易练习方格、立定跳远标志线等“微场地”。

此外,还有学校添置了可移动篮球架、简易足球门、体适能跑酷器材,老师可以带着器材在不同场地灵活教学。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教局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至今我局对区域内中小学薄弱学校投入体育专项资金150多万元,另外,学校自行添置多样体育器材,如实验学校等增添了体适能跑酷器材等。”

在其师资配置上,我市一些学校通过培训全科教师方式培养更多专职(兼职)体育教师,开展对现有教师跨学科统筹调配;其次是通过引进有教师资格证的优秀退役运动员、教练员、社会体育指导员兼任体育教师等举措,保障体育教学有序开展。

徐州经开区科教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一年的实践探索我们发现,落实“每天一节体育课”取得成效的关键问题是如何保障及优化师资配备和如何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在接下来的实践探索中,我们将组织有体育特长或专项运动技能的其他学科教师转岗为专任体育教师,补充体育师资力量。教师发展中心通过分项目、分片区或送培到校等形式组织兼职教师参与培训,提升其运动能力,助力其实施体育课堂教学。

目前,云龙区、徐州经开区已启动初中试点“每天一节体育课”,计划2026年秋季学期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重点解决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问题,推广‘1+1双师课堂’模式,推动体育教学从‘有课上’向‘上好课’转变。”市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表示。

此外,市教育局还特别强调,各校及教师要做好各项安全常规教育,提高学生安全意识;教学中学生出现运动损伤等情况时应及时采取科学有效的处理措施,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完善运动伤害风险评估与调处机制,将学生体育运动伤害纳入校园意外伤害矛盾纠纷调处范畴,为体育课堂教学筑牢安全防线。

新学期,新节奏。操场上,孩子们奔跑的身影,是徐州教育最生动的注脚。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