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姚政宇 付奇
9月4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暨2025年江苏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在南京举行。经过4个月、13场区域赛和5场专题赛的激烈角逐,30个优秀项目从近600个项目中“杀出重围”,迎来最终“决战”。
高端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大健康……记者梳理发现,决赛的中小企业和项目大多属于我省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附加值高,凭借自身独家本领,正全力抢占相关产业链的高端生态位。
瞄准自主创新,突破技术封锁提效降本
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深海装备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保障国家安全及促进技术升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该领域一直以来被少数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对我国形成技术封锁。
大洋智能(江苏)科技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阳所展示的水下电动推杆、旋转执行器、水下折叠桨以及多款推进器产品令人眼前一亮,成立仅4年,企业自主研发的这些深海装备,已然构建起覆盖“集成系统+动力部件+执行部件”的水下装备全品类动力矩阵。
“我们的产品‘撕裂’了西方技术垄断网,大多为行业首创,产品可覆盖地球已知的全部深度等级,哪怕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我们的相关产品也已进行过论证测试。”曹阳自豪地说。
决赛中,像这样打破国外垄断、填补国内空白的项目还有很多。射频连接器是确保信号稳定传输的关键零部件,在无线通信、航空航天、医疗设备等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5G向6G演进,社会对射频连接器工作频率的要求更高,大于110GHz全球高频连接器需求缺口严重。
在现场,镇江蓝箭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庆带来最新研发的“220GHz毫米波G型射频同轴连接器”应用方案,这个仅1厘米长、大小如螺母般的零件“大有来头”,“我们的产品能承载未来宽带,保障精确互联计算,还能满足极端环境的需求,在6G通信、量子计算、航空航天与探测方面有巨大作用,一举填补了国内空白。”刘庆说。
深海装备要入海,射频零件能上天,而这些工作需要能够应对极端温度的关键材料。
国装新材料技术(江苏)有限公司就带来这样一款“万能材料”。“我们聚焦‘两极温域用高强韧连续氧化铝纤维’关键技术,自主研发的‘莫纶’系列已通过多家国防单位和科研院所的验证,不管是上天、入地、下海,我们的材料都可以适应。”公司创始人马小民介绍,其掌握70多项核心自主产权,不仅突破了美国、日本等国家对“连续氧化铝纤维”这一技术的垄断,还在提升性能同时降低了成本。该企业也最终摘得企业组一等奖。
“数智”工具加持,让生产生活更具想象力
故宫珍藏的《千里江山图》近百年只公开展出了4次,《清明上河图》等国宝级文物展出一次便要“休眠”3年……如何让更多人看到各个传世名作的精湛技艺与独特价值?
路演现场,一幅用数字技术复制的传统中国水墨画《松龄鹤寿之图》被徐徐展开,精细程度与原画无异。这项让名画“再生”的技术,正是扬州蓦然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展示的“独门武器”——“我们是全球唯一能在手工宣纸上完成高精度馆藏书画原色复刻的企业。”总经理盛天明介绍,其研发的直接光谱技术和色彩还原技术,将国画的水墨晕染效果分层逐色复刻,通过原色纳米墨水技术调制出原色墨水,让手工宣纸的原色还原成为可能,复刻产品的保存年限可达200年,实现书画的数字化保存与还原。
这也是决赛项目的另一大特点,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数智”赋能,给生活百业带来新改变。
洁肤霜、润肤露、乳液、发油等日用品的制作,离不开一个重要的原料——角鲨烯。但3000条鲨鱼的肝脏,才能提取制作一吨角鲨烯。
能否替代呢?这就是百开盛(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做的事。“我们基于合成生物学技术‘细胞器区室化’细胞工厂,辅以高密度发酵及先进提取工艺,由可再生原料高效专一性合成角鲨烯,让这种资源不再变得‘稀缺’。”作为全国首家实现角鲨烯生物合成量产的企业,公司总经理魏嘉士介绍,公司成立仅1年,年营业额已达1600万元。
基于合成生物学的母乳低聚糖、新一代无线通信射频前端芯片、智慧腹膜透析……从决赛项目可以看出,“数智工具”的加持,正重塑着工业制造、医疗健康、食品、农业、能源等领域的底层逻辑,不仅创造出一个个新产品,也开拓出一条条潜力无限的产业赛道。
一边着力基础研究,一边促进产业转化
纵观决赛企业,普遍“年轻有为”:成立时间大多不过几年,但各自在细分赛道中“闯出一片天地”。记者采访多家企业后发现其共性:这些企业都坚持“基础研究+产业转化”两条腿走路。
“公司虽然成立时间短,但技术积累了几十年。”百开盛(江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透露,公司成立于2024年3月,但基础研究要追溯到20多年前。早在1998年,华东理工大学魏东芝教授创办鲁华生物技术研究所,后来逐步设立计算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合成生物学、发酵工程、生物催化工程等研究室,形成生物技术上、中、下游一体化的研究体系,可以完成生物技术及生物基产品相关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放大及成果产业化工作,公司也孕育而生。
技术积累完成,如何实现有效的产业转化落地?“我们的团队中,除了负责技术的核心人员,还有专业的市场化运营团队。”新美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公司成立首年即完成天使轮融资,2025年4月完成A轮千万元融资,并与多家全球领先的工业级绿色智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达成战略合作,此次参赛,同样是一次“招商”。
这也正是举办省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的目的所在。十届大赛已累计发掘优质项目4000多个,之前参赛的徐州博康、智马科技、沃泰能源、信达生物等企业已成为行业龙头。本届赛事期间,创投机构已与30余家企业进行接洽,部分达成投资意向。
“大赛成为助推全省创新创业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促进‘四链’深度融合的关键载体。”省工信厅副厅长李剑澄表示,工信部门将加快推动省市县三级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完善优质企业培育体系,持续壮大创新梯队,全力当好企业成长的护航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