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全力打好抗旱保灌攻坚战
2025-09-05 09:15:00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打印

■通讯员 张 鼎 记 者 杨丹丹

入夏以来,我市持续晴热少雨,7月份全市降雨量仅45.1毫米,为1951年以来同期最少,土壤墒情持续下降。面对这一情况,市水利局坚持早部署、准研判、强统筹,充分发挥大中型灌区供水主力军作用,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与管理,科学配置用水,全力打通供水堵点难点,为全市农业生产稳定与粮食丰收筑牢水利根基。

灌区升级改造

扛起供水主力军重任

8月骄阳炙烤大地,在新完成改造的盱眙官滩电灌站,机组正轰鸣运转,淮河水沿着新衬砌的官滩干渠源源不断输送至沿线稻田,为水稻生长提供充足水源保障。“往年水头流到武东桥得花13小时,今年仅用6小时就到了,时间直接缩短一半!”官滩镇侍涧村武西组种田大户武某看着长势喜人的庄稼,难掩喜悦之情,“有了这‘及时水’,今年的丰收更有保障了。”

去冬今春,我市全力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在建的清水坝、运西、临湖、官滩、官塘等灌区改造项目,以及盱眙东灌区一级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共改造水源泵站3座,衬砌输配水渠道55条、总长107.4公里,夏灌前全部投入使用。在今年旱情应对工作中,这些设施发挥关键作用,有效保障水稻用水需求,赢得干部群众充分认可。

科学调度水资源

精准保障灌溉需求

市水利局强化农业用水调度,根据水文气象预报、作物生育期用水需求、可调配水量及预期来水量等情况,科学制定并动态调整口门水量分配方案,确保水资源配置精准高效。同时,组织各级灌区管理单位坚持“科学调水、精准配水、合理蓄水、有效保水、常态节水”原则,通过水量调剂、错峰供水等措施,确保灌区各镇街、村组用水户均衡受益。

与此同时,市水利部门加强与农业农村部门配合,强化灌区骨干工程灌溉用水拦蓄大循环调度与农田退水回用单元小循环利用有机协同,实行“边蓄边灌、灌蓄结合”,综合运用蓄、引、提、拦等措施,全力增加灌溉可供水量,盘活农田灌溉回归水,最大程度利用雨水资源,保障灌区农作物在用水高峰期、停水期用水需求。

强化应急保障

全力化解供水堵点

旱情发生以来,市水利局开启“大数据+铁脚板”抗旱保灌工作模式,一方面通过数据平台收集近年来群众通过“12345”、政行风热线、媒体网站等反映的灌溉困难问题,另一方面派出5个工作组,由局分管领导带队,相关处室、单位参与,有针对性直插灌溉困难片区一线实地调研、指挥调度。

针对排查出的48个灌溉薄弱点位,市水利局逐一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建议,形成分布图、措施表。督促属地积极采取清理输水渠道、拦蓄回归水、架设临时机泵等措施,充分挖掘现有水利工程设施调蓄能力和供水潜力,打通农业灌溉堵点难点。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已启用应急抗旱井36处,架设临时机泵2558座,清理输配水渠道170.7公里,应急引水1.7亿立方米,缓解耕地旱情96万亩。

为切实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市水利局还提请市委市政府专题会办,印发《全市农业抗旱工作方案》,通过增强精准预测预报和人工增雨能力、完善水利与农田基础设施等措施,提升用水调度和科学灌溉水平,切实减轻干旱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