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一头连着经济脉动,一头连着万家灯火。无锡正积极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目前,全市累计建成64个街道(镇)公共就业服务中心、240个“家门口”社区(村)就业服务站。一个个嵌入街头巷尾、社区转角的站点,正以温暖细致的服务和灵活创新的机制,重新定义“家门口”的就业创业生态,切实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40平方米的小站,辐射三地求职者
注册、登录、填写工作经历和岗位意向,简单几步操作后,系统很快推送了大量匹配的招聘信息。便捷的流程和精准的推荐让居民邓女士感到很欣喜。“好方便!岗位既靠谱,又离家近,对我们周边的居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
近日,记者来到惠丰社区就业服务站,整面玻璃墙上密密麻麻贴着60余条招聘信息。带着孩子的宝妈、刚毕业的大学生、中年劳动者等各类求职者正驻足咨询。服务站从5月投入运营以来,已累计服务超600人次,推荐就业明确去向500余人次。
“除了前洲、玉祁街道和洛社镇前来求职的居民,甚至还有求职者专程从常州、江阴边界赶来。”站点负责人罗亮亮说。这个仅40平方米的小站,为何会具备跨城的吸引力?“信息鲜活、真实可信,是我们最大的优势。”罗亮亮表示,服务站坚持每日更新,目前已积累600余条岗位信息。在政府主导下,依托“在地化”优势,服务站为用工双方提供关键“信任背书”,既缓解企业“招工难”,也纾解居民“就业难”。
信任攒下口碑,服务凝聚人气。家住惠丰苑的顾斌是服务站的“回头客”。最初通过服务站顺利入职某企业,但因岗位与专业匹配度不高,决定再回来寻求更好的机会。“像顾斌这样‘在职但想换岗’的人不在少数。”服务站团队敏锐捕捉到这一需求,自上月起,在工作日晚间增设线上直播带岗,利用大数据推送,让求职者在家便能“刷”到合适岗位,把就业服务延伸至更多角落。
灵活托底,网约车司机有了“娘家人”
“来这找工作的求职者就像游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建好护城河。”东北塘街道锡通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负责人刘季这样形容。
锡通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还有另一个身份——无锡东北塘灵活就业基地,自2024年成立以来,主要以网约车租赁模式帮助失业者实现灵活就业。仅去年就投入运营约5000辆网约车,今年预计还将新增4000—5000辆。今年以来,服务站已带动3000余人再就业。
“95后”小冯在职业空窗期前来寻求过渡。服务站不仅为他提供接单技巧和安全行车培训,还协助他考取网约车从业资格证,迅速实现灵活就业。“虽然辛苦,但有了稳定的收入,还能攒点钱,为未来寻找更好的机会做准备。”
作为灵活就业群体的“娘家人”,服务站能提供哪些支持?“我们尽可能将服务站与政府公共资源深度对接。”刘季表示,面对规模庞大的网约车司机群体,服务站坚持“应做尽做、全面覆盖”,从入职体检、技能培训,到与社区食堂合作提供9.9元工作餐,再到住宿帮扶、公益充电站和劳动维权服务点,多方面回应司机的实际需求。
除此之外,服务站还在持续拓宽就业服务边界。今年3月,在与锡山区民政局、东北塘街道和锡通社区多次沟通后,锡山区首支助老助残送医“爱心车队”项目启动试运营,为辖区内800余名慢性病、独居及行动不便老人提供公益就医接送服务。
“我不再是被帮助的人,我也能帮助别人。”小冯也成为车队成员之一。清晨6时30分,他准时赶到锡北镇周家阁村,接送独居的王老伯前往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复诊。据悉,服务站正进一步摸排锡山区内有接送需求的老年、孕妇群体,拓展服务覆盖范围,根据实际需要扩大车队规模,带动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加入这场“爱心接力”。
创业孵化,激活社区“源头活水”
今年七夕,梁溪区广益街道金和社区里,一支名叫“时幕”的年轻团队正忙碌地为居民拍摄纪念照片。作为今年新加入社区“宅创业”的项目,这群年轻人把工作室安在了就业服务站的二楼。
三年免费场地、专业指导、政策代办、水电全免,对初创团队而言,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见面礼”。“零成本入驻,帮我们扛过了最难的起步期。”“时幕”团队成员小龚感慨,“我们也希望能回馈社区。”
创业为就业开辟新空间。为何要在社区就业服务站中嵌入创业板块?金和社区党总支书记范丽静说,社区覆盖5个小区、近7000户居民,其中约七成为年轻家庭。“商品房小区普遍邻里关系较弱,多次活动中,我们发现不少全职妈妈都拥有一技之长,也有利用空余时间创业或就业的意愿。”从2021年起,社区推出“宅创业”模式,将二楼闲置空间改造为多个独立工作室。
截至目前,服务站已累计孵化创业项目37个,其中近三分之一已成熟“出孵”,带动130名居民再就业,项目类型覆盖新媒体、职业规划、非遗手作等多个领域。
面对空间有限而需求不断的现实,范丽静直言:“项目质量是关键。”如今,站点不仅服务本社区居民,更注重引入像“时幕”团队这样能反哺社区、提供就业岗位的优质项目,真正落实“创业带动就业”。此外,站点还将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支持,让更多年轻力量留锡发展、扎根社区。
从“精准匹配”稳定就业基本面,到“灵活托底”兜牢民生底线,再到“创业孵化”开拓发展新空间,无锡通过“小、专、暖”的就业服务站,将岗位、技能、关怀与信任真正下沉到社区,映照出城市发展的温度与远见。(杨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