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治理
2025-09-15 09:23:00
来源:淮安日报
【字号:  】【打印

■记 者 刘 权 通讯员 张 耀

本报讯 “以前这条路坑坑洼洼、尘土满天,现在不但路面平整宽阔,两边的环境也清爽多了。”近日,市民丁先生从市区的通园路散步至运南西路时,对该路段的变化赞不绝口。

京杭大运河沿岸的运南西路段曾饱受环境问题困扰——非法废品回收点侵占河堤用地,废弃泵站的围挡内堆积垃圾杂物,坑洼不平的路面与堤岸上零星可见的毁绿种菜现象,都对大运河整体风貌产生了不良影响。清江浦区将该区域治理列为环境污染防治重点任务,厘清河堤堤防管理范围,明确权属关系,细化“拆违、清表、整理、建设”全流程实施方案。城南街道在细致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环境整治行动,依法拆除沿线私搭乱建和废弃泵站,取缔违规废品回收点,全面清运积存垃圾杂物,集中整治堤岸毁绿种菜现象,实施岸线绿化和道路改造工程。

焕然一新的运南西路段,是我市深入推进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的缩影。今年3月,我市启动首批问题排查工作,共摸排主次干道两侧“脏乱差”等问题553个,目前已完成整改501个;6月起,治理工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新排查第二批问题341个,坚持边排查边整改,目前已完成整改140个。

城市公共空间是人们享受美好城市生活的重要场所。我市各地各部门秉持“一地三用”理念,着力解决“两片两带一廊”范围内“灰空间”存在的环境差、秩序乱、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因地制宜盘活利用闲置土地资源,推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同步提升,以“绣花功夫”努力将城市打造得更加干净整洁、宜居宜业。

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成效已然有力显现。淮安生态文旅区创新运用“国企运营+产业对接”模式,通过国发集团精准对接本地奶牛养殖产业需求,规模化种植青玉米等经济作物800余亩,显著提升土地综合效益;淮阴区加强淮安高新区待开发地块综合利用,通过栽种1.4万棵经济苗木,将闲置地块转化为可持续产出的“绿色资产”;淮安区整理G233国道、山阳大道沿线低效工业用地1100亩,清理安澜路与承恩大道杂树,并建设苗圃基地;清江浦区高效利用闲置土地,在待开发地块新增停车位690个,周边小区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涟水县整治县城“灰空间”地块25处,因地制宜建设共享菜园、口袋公园等。市农业农村局编制《农作物种植技术指导建议》,提升种植成效,31个项目全部完工。市水利局编排骨干河道治理及重点水系整治项目9个,已完工4个。市国联集团、交投集团、城发集团高效推进24处2100亩待开发地块整治利用工作,通过种植商业草皮、建设停车场等方式,提升资源利用效益。

公共空间治理是一场攻坚战。据了解,我市将进一步聚焦问题清单,以解决实际问题、服务群众需求为根本出发点,系统推进环境治理、空间重构、功能提升与便民利民的深度融合,努力让治理成果更加可感可及。同时,将已整改销号问题作为长效管理巡查重点,对反弹或新发现的问题,建立“即发现、即交办、即整改”的快速响应处置机制,并引导群众自觉维护治理成果,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长效治理格局。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