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名客商看“苏超” 330亿项目落子常州
2025-09-15 09:03:00
来源:常州日报
【字号:  】【打印

今年夏天,一只足球点燃全民狂欢。线上,“苏超”火爆出圈;线下,八方游客汇聚13个城市。

进位争先的“苏超”,又激发出向“新”潜能,城市竞技已然超越了绿茵场上的较量。在新能源赛道已抢先跑出半个身位的常州,又以持续拉满的进取姿态奔跑出另一番新景象——

9月13日,百名客商携330多亿元项目重仓常州,为赴一场盛会——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也为看一场赛事——“苏超”,感受这座“新能源之都”不屈不挠的拼搏劲头。

“新”制造 强支撑

在江苏,“苏锡常”是苏南经济强的代名词。观察常州的过去和现在,有三个重要标签:工业明星城、国际化智造名城和“新能源之都”。

曾经,凭着敢拼、敢闯的精神,常州探索集群模式,滚动发展,“小桌子上唱大戏”,构建“九条龙”工业体系,创造了“中小城市学常州”的辉煌。

时移势至。2023年,常州如期跻身万亿之城。异军突起的新能源产业成为强力支撑。这一年,常州实现新能源领域制造业产值7680.7亿元。

新产业突破之后便是一路的高歌勇进。2024年,常州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今年1—7月份,常州新能源领域规上企业完成产值5077亿元,同比增长4.3%。

时至今日,常州聚力打造的新能源产业高地,光彩耀人:在全国率先打造“发电、储能、输送、应用、网联”五个环节为主体的产业生态闭环,培育出强劲新动能——

天合光能先后35次在光伏电池转换效率和组件输出功率上创造和刷新世界纪录;动力电池产业链完整度达97%,全国第一。

2024年,常州动力电池产量突破119.7GWh,在全省占比45%,在全国占比15%;全市变压器产量占全国13%;全市一年生产电缆可绕赤道95圈;新能源整车产量近80万辆,平均40秒钟,理想汽车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

“新”项目 新潜力

城市发展,产业为先,项目为王。落子常州的超330亿元项目中,涵盖产业类、科创类、人才类共33个项目。17个产业类项目中,有“新朋友”,也有“老朋友”追投的重量级项目。

国家管网地下盐穴空间综合利用项目,涉及新建金坛储气库三期工程,国家管网维抢修中心及盐穴储气库创新研发实验室项目,以及储气库智能化智慧化改造项目等多个建设项目。项目计划总投资30亿元。

博瑞电力面向新能源高比例外送的电网主动支撑核心装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主要从事构网柔性直流输电装备、柔性低频输电装备、构网型SVG等装备的研发、生产、试验和零部件加工制造。项目总投资10亿元,全部达产后,预计年销售额新增约8亿元。

大项目、好项目接连布局常州,因何?“与常州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投资常州就是投资未来。”

作为市场最好的风向标,产业资本青睐常州,归根结底在于这座城市自身的内在变化。

这种变化,在于常州以多维度的战略优势构筑起新能源产业规模优势,形成了新质生产力的最强爆发力。“发电”环节,全场景创新;“储能”环节,成为全球标杆;“输送”环节,处处可见大国重器;应用环节,是“专精特新”的身影;“网联”环节,显现的是智慧能源……

这种变化,更在于产业升级势能与常州完备的产业体系相叠加。国家工业41个大类有37个,207个中类有191个,666个小类有606个。

争引力 添魅力

一座城市的“吸引力”从何而来?营商环境是关键所在。

哪里营商环境好,资金就往哪里投,项目就往哪里落。超330亿元项目落子常州的背后,是常州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

全球新能源产业竞争加剧,常州锂电池等“新三样”产品出口面临诸多难题:跨区域执法壁垒、重复申报、高物流成本与时间损耗……

打通堵点,看单兵能力,也讲究战术配合。常州创新推出新能源货物集装箱海运出口“一箱制”项目,以体制机制创新和跨区域协同,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常州方案”:联合江苏、上海海事局及上海港等相关部门,首创执法结果互认。在常州完成合规监管的危险货物集装箱,运抵上海港后可享受“零开箱、零查验、一箱到底”通关便利;常州、上海两地“串联”申报改为“并联”办理,实现“一程申报、两地互认”,单箱出口申报环节时间被压缩达96小时。

东哈烧烤,是常州一家街边烧烤店。今年6月21日以“苏超”常州赛区合作伙伴身份,成为该联赛第五轮常州主场对战南京赛事的唯一个体工商户赞助商,获得场边两块广告位。

在那场“苏超”赛场的暴雨中,那块与京东、理想、江苏银行比肩而立的“东哈烧烤”,成为最醒目的广告。

理想汽车“三页PPT”的故事也是广为流传。十年时间,理想在常州成长为百亿投入、千亿产出的新能源汽车头部企业,成为最年轻的世界五百强。东哈烧烤和千亿理想的成长故事,正是常州营商环境最真实的写照。

今年6月,从《常州市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发布,到《常州市2025年打造一流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6.0版)》施行,常州明确市级改革任务37项115条、区级改革任务14项,持续打响“常享办”营商环境服务品牌。这些务实的改革举措,令常州在一点一滴的实绩中不断优化着营商环境。

向前行,强信心,保持爱拼会赢的精气神,在挑战中看到未来。常州,正在新能源产业赛道上满格输出。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