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靠着高价值专利培育,把智能功率驱动、微纳传感器等相关专利整合,车规芯片突破了10多项关键工艺,和国外企业并肩竞争,在核心赛道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近日,在无锡市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举办的江苏省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项目示范现场会上,无锡华润上华科技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自信展示项目。从示范会上获悉,在近期公布的国家专利产业化样板企业培育库入库企业名单中,全省500家中小企业跻身其中,其中无锡有55家企业上榜,数量位列全省第三,诠释了高价值专利从“技术成果”到“产业战力”的转化。
解决“好技术躺在纸上用不起来”的难题,企业是“专利变产品”的主力。聚焦重点产业技术链,无锡通过“高价值专利培育+专利开放许可”双轮驱动,从企业源头提升专利质量、畅通专利转化渠道。2019年以来,围绕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领域,累计支持50余个省市高价值专利培育项目建设。
双良集团的专利转化成效堪称行业标杆。该企业在已申报的126件专利中,专利实施数量达123件,转化实施率达到97.62%,专利产品产值超过20亿元。依托高价值专利培育的“中深层地热能开发技术”突破行业核心瓶颈,建成世界首个超长重力热管中深层地热能开采及供暖商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负责人介绍,技术已在山西太原、青海等多地推广,三年累计销售额近6000万元,减少CO_2排放1.8万吨,实现技术价值、经济价值与生态价值的统一。
推动核心技术领域专利从“数量积累”向“质量跃升”,无锡目前已经有1000多件专利产品在国家平台备案,69家企业的126件产品被认定为“专利密集型产品”。“以前,这些技术很可能就躺在实验室里。”市知识产权局人士介绍,为有效解决高校专利“沉睡”、企业技术需求“难匹配”的问题,无锡创新搭建产业知识产权联盟平台,以物联网、生物医药、新型食品等领域为重点,探索专利信息共享、技术联合攻关、成果定向转化。全市11所高校已完成13000多项专利的建档盘点,累计吸引3000多家企业参与专利盘活工作。江南大学在生物制造领域发明专利数位居全球前列,超过15项技术成果成功转让至美国ADM公司、德国赢创、日本味之素、韩国CJ公司等著名生物公司。
加速帮助更多企业把专利变成红利,据了解,无锡通过“示范引领、优势带动、样板培育”的梯度培育模式,聚焦重点产业龙头企业,推进自主知识产权强链增效,为专利转化夯实基础。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育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7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50家,成为带动产业链专利运用的“领头雁”。
(周茗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