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赛场上有一群“最能忍的人”——他们背对焦点面向责任
2025-08-05 08:29: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胡兰兰 通讯员 苏宫新

加油呐喊、振臂欢呼、激情澎湃,这是“苏超”比赛现场观众的标配。

但有一群人,只能背对球员、面向观众,他们坐如钟、站如松,身在内场却看不到球员拼搏的精彩瞬间。他们就是“苏超”内场反向观察点的安保人员,被网友称为“‘苏超’赛场最能忍的人”。来自淮安市公安局新城分局巡特警大队的民警沈锋与辅警陈瑞,就是其中两位。

39岁的沈锋是巡特警大队一中队副中队长,从“苏超”开赛以来,他已4次坚守反向观察点。手持盾牌、坐在那里纹丝不动,观众看台区的安全是沈锋和同事们的职责所在。

“当听到全场欢呼时,脖子根都想转过去,心里痒痒的,但是不能回头,这是职责。”沈锋告诉记者,反向观察点岗位设在看台与内场的交界地带,球员的拼抢、裁判的哨声近在咫尺,但他的视线必须“钉”在观众席上。

从淮安主场迎战镇江队、南京队、常州队再到苏州队,沈锋见证了“苏超”的“火”。“第一次主场迎战镇江队,观众人数还不多。”沈锋记得,那时安保任务也相对轻松,但从主场迎战南京队开始,观众一下子增加到2万多人,安保压力也随之剧增。

“从看台区球迷的反应就能猜出球场上的精彩。”沈锋笑称自己已练就“听声辨赛”本领:球迷站起来振臂时,八成是要进球;手臂落了没欢呼,就是差了点意思;要是欢呼炸锅,那肯定是球进了。“虽然看不到绿茵场上的拼搏,但从球迷的表情中也能感受到足球的魅力。”

球迷每一次为进球欢呼,让辅警陈瑞心里也“痒痒的”。“每次听到观众台上球迷讨论战术,也想接话,但我很清楚自己的职责。不管是谁,这个岗位必须有人坚守。”经历几次安保任务,他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肩头的执法记录仪、手边的盾牌,都是沉甸甸的责任。

“坐着比站着累。”这是沈锋和陈瑞守岗的共同感受。反向观察点的安保人员每30分钟一轮岗,在岗时需保持“坐如钟”,他们的目光要扫过视觉范围内观众席每一个角落:留意是否有观众翻越隔离栏,预判人群拥挤的风险,甚至要从细微动作中察觉可能发生的冲突。

“小动作可以有,大动作绝不能。”陈瑞说,脚麻了只能蜷曲脚趾缓解,汗水流进眼睛就用袖口快速一抹,“但头不能偏,身子不能晃,不然视线离开的瞬间,可能就错过隐患。”有一次,他发现前排两位球迷因加油方式发生争执,与球迷眼神对视的瞬间,他微微摇头示意,两人立刻收敛。

“背对焦点、面向责任,早已成为我们巡特警执行安保任务刻在骨子里的本能。”他们告诉记者,每次有“苏超”比赛,他们至少提前4小时进入内场,比赛结束后,他们还要配合完成清场、安全检查等收尾工作,“只要现场平平安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苏超”赛场上这样的安保人员很多,他们或许记不住进球球员的名字,却能准确说出每个看台的疏散通道;他们身处最热闹的现场,却成了离精彩“最远”的人。正是有了这些“忍耐”,球迷们才能更加安心享受足球的快乐。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