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债落地将近3个月,截至7月末,全国全市场累计发行超650只“科创债”,金额近8000亿元。苏州15家企业累计发行124.8亿元科技创新类债券,企业类发债总金额位居省内第一。
科创债并非新鲜产物,在2022年5月早已正式推出,发债主体的扩围是本次科创债发行市场推进落实中的一大亮点。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公告,从丰富科技创新债券产品体系和完善科技创新债券配套支持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13项举措,支持科技创新债券发行。支持机构类型包括金融机构、科技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政策落地后,银行、券商、股权投资及创投机构等多元化发行主体纷纷披露其2025年首期科技创新债券发行计划。
苏州在新政推出后,率先就落地了3单科技创新债券,分别为恒力集团5亿元、元禾控股6亿元、金合盛6亿元,发行主体既包括科技型企业,也涵盖股权投资机构。其中,5月12日,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发行5亿元科创债,是新政以后省内首单民营企业发行科创债。
从目前已发行的科技创新债券情况看,苏州民营企业发行可转债占比较高,新政以来,全省民营企业共发行38亿元可转债,其中苏州民企就发行了37亿元,包括恒力、盛虹、沙钢等著名企业。此外,元禾控股发行了全国首批银行间交易市场科技创新债券,3年期限、1.92%票面利率,创同期同类债券利率新低;苏创投发行利率1.78%,创省内交易所科创债历史最低利率;盛虹、恒力等民营科技企业也相继发行了首批银行间交易市场科创债。
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长期以来,股权融资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股权融资往往门槛较高,对处于初创期、尚未实现盈利的科技企业来说,很难满足资本市场的上市要求,难以获得股权融资支持。同时,股权融资会稀释企业原有股东的股权,可能导致企业控制权旁落,股权融资的资金规模也相对有限,难以满足大规模科技创新项目的资金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债券市场正逐渐成为助推科技创新的新引擎。与股权融资相比,债券市场能提供大规模、低成本的资金。科技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可以一次性募集大量资金,同时,债券融资不涉及企业股权结构的变化,不会稀释原有股东的控制权,有利于企业保持稳定的治理结构。
苏州科创氛围浓厚,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7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超1.74万家。从科创债发行主体储备看,苏州目前拥有首批3类195家优质科创债发行主体储备,其中,法人金融机构7家,科技型企业113家,股权投资机构75家。
“科创债的发行,为苏州进一步培育浓厚的科创氛围和更多的创新主体群提供了量身定制的金融解决方案。”市委金融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扎实的储备库基础和清晰的产业导向,苏州在科创债领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通过持续扩大合格主体范围、深化金融产品创新、构建高效服务生态、强化政策协同,科创债必将成为驱动苏州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关键金融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