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晖
烈日当空,热浪蒸腾,宿迁大地正经历着持续高温“烤”验。从项目工地“抓两头、歇中间”的错峰节奏,到暖心驿站里飘出的阵阵笑语;从帮办服务人员顶烈日奔一线的坚实步履,到市民自发的互助行动……近日,在宿迁经开区,涌现出了以“智”战高温、用“情”暖民心的动人场景。
应对高温挑战,科学精准是关键。宿迁经开区强化统筹,靶向施策,确保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运行。在宿迁市科技创新产业园项目建设工地上,每日上午10时30分至下午3时,所有户外作业全面停工,防暑药品、解暑饮品充足供应。该项目负责人说:“错峰作业,既保障了工人健康,又确保工程按节点推进。”
企业车间内,工时灵活调整与弹性工作方案随处可见。“朝六晚九”的工时安排、“核心岗位轮值+辅助工序错时”的模式,有效缓解了高温对生产的影响。一家大型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调度中心,实时优化工序分布,将高能耗环节调至夜间,既降低了设备损耗,又节约了能源成本,实现安全与效益双赢。
保障生产生活用电,是关键一环。国网宿迁供电公司未雨绸缪,加速电网升级改造进度,提前优化线路负荷分配,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一企一策”保电方案,带电作业、无人机巡检等科技手段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今夏电力供应韧性。项目帮办人员常态化下沉一线,摸排链上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用电负荷及夏季生产安排,精准解决错峰用电、负荷管理等实际难题。这种“靠前服务”与企业自查形成合力,为高温下的稳定发展夯实基础。
高温下的民生温度,藏在细致入微的关怀里。市城管局经开区分局打出了“科技防暑”的“组合拳”,洒水车作业每日增加频次,扫地车、清洗车替代人工作业。“我们一方面扩充机械化清扫队伍、加大机械作业强度,以科技力量分担人工压力;另一方面严格执行户外作业错时制,启用10处环卫休息亭,打造‘避暑港湾’。”市城管局经开区分局环卫处处长臧书君介绍。
遍布各社区的“清凉驿站”成为高温天气里最具人气的温情空间。在黄河街道泰和社区健康小屋,来自宿迁市中医院的医生正为居民贴三伏贴,将专业中医保健送到居民“家门口”;布设街头巷尾的移动“清凉驿站”,为快递小哥、环卫工等户外劳动者撑起“绿荫”。
城市的温度,更在点滴善行中流淌,党员志愿者穿梭在街巷,排查重点场所安全隐患,走访慰问孤寡老人;农业专家走进田间,指导农户应对高温,保障蔬菜供应;沿街商户自发摆出冰水,为户外劳动者递上清凉……这些饱含善意的“微光”,正汇聚成守望相助的磅礴力量。
从科学调度到温情守护,从企业担当到社会互助,宿迁经开区在高温“烤”验中,交出了一份发展与民生并重、效率与温度兼顾的答卷。这份答卷里,有城市治理的智慧,更有“双向奔赴”的温情——这是烈日下最动人的风景,也是城市发展最坚实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