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工业经济向稳向新向优
2025-08-04 09:12:00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商用航空研发制造基地在太仓开工,50亿元投资蓝图铺展,铂力特3D打印、航空智能检测修复等高端项目争相入驻;瑞可达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项目投产在即,预计年新增营业收入14亿元;孚杰集团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计划明年内完成三条智能化产线改造升级……今年以来,企业开足马力,项目加速投用,构成苏州工业经济稳健前行、向新向优的生动图景。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3393.6亿元、同比增长4.6%,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总体发展呈现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先进制造业增势较好的特点。在苏州经济大盘中,工业“压舱石”进一步稳固。

智造升级

工业发展支撑有力

工业大市号角铮铮,加快迈向“智造之城”。今年伊始,《苏州市推进新型工业化2025年行动方案》发布,“苏州智造十大行动”目标直指2026年规上工业产值5万亿元。根据具体行动计划,2025年苏州将推进重点传统产业焕新项目100项以上,排查落后生产工艺装备企业1000家以上,实现智能工厂培育企业达3000家。

转型升级成效跃然纸上:今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始终保持8%及以上的增速。前十大重点行业产值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业产值增长达7.5%,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达5.3%。

在昆山,和博科技投资6000万元建成新总部,其自主研发的尖端技术,推动被誉为“电子工业大米”的MLCC制造成本下降40%,破解“卡脖子”难题,预计年营收超6亿元;在苏州高新区,纽威数控加速扩产,四期工厂今年投用后预计年新增产能7亿元,五期高端智能数控装备项目同步签约,持续强化苏州在高端数控装备领域的领先优势。企业密集布局,正是对苏州打造成为“具有全球领先地位的‘智造之城’”这一目标的坚定信心。

后劲勃发

工业投资迅猛增长

产业沃土,引得金凤来栖。今年5月,罗氏诊断在华最大单笔投资项目落户苏州工业园区,建成后年产值将达百亿元,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再添重量级砝码。

上半年,苏州工业投资较快增长。工业投资完成1173.5亿元,增长14.7%;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35.9%,同比提高5.0个百分点。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落实,带动工业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增长27.7%,对工业投资增长贡献率达到72.0%。

今年1月,苏州出台《关于支持制造业企业扩大有效投入的若干政策》,对投资超30亿元项目最高支持1亿元,设备投入超5000万元项目按投资额5%支持,贷款贴息降低融资成本。“我们期望通过这10条举措的协同发力,能让更多企业继续扎根苏州、加码苏州。”苏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企业愿意深耕苏州,离不开苏州良好的产业生态和营商环境。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今年6月,苏州市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平台成立,其服务范围贯穿材料、部件至整车全链条,近800项研发测试能力集于一体。此外,苏州集聚工业企业16万家,是全国乃至全球众多产业链的发起点和连接点;新型基础设施布局日益完善,建成“东数西算”长三角算力调度中心,构建起覆盖通算、智算、超算、量算的坚实算力底座;苏州全球产业创新合作伙伴计划启动,工信部门牵头深度聚焦全市产业创新合作模式,从助企出海到平台共建,“朋友圈”遍布全球。

创新驱动

高新产业贡献突出

创新是苏州工业澎湃动能的源泉。今年6月,苏州企业国芯科技发布全球首款面向48伏汽车电子架构的安全气囊点火芯片,实现了核心安全类车规芯片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

苏州创新成果遍地开花,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192.1亿元,同比增长6.6%;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6.4%,撑起“半壁江山”。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557.1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航空航天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新能源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5%、27.1%和55.9%。

厚植创新土壤,苏州亮点频出。上半年,苏州6家企业入选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数量全省第一;产业人才“卓越行动计划”发布,紧扣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产业领域发展需求;RISC-V创新中心成立,在全球芯片架构领域的新兴赛道迈出了关键一步,苏州微五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经将RISC-V技术应用于水、电、煤气、供热系统以及光伏、储能和智能家居产业。

随着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内生动能不断增强,苏州工业巨轮正以“压舱石”的定力与“强引擎”的动能,沿着高质量发展航道破浪前行。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