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茵场上少林拳虎虎生风 “苏超”表演首现武术方阵
2025-08-04 07:56: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王岩 张涛 岳旭

8月2日,“苏超”徐州队主场对阵扬州队这场“九州德比”前,整整200名来自“武术之乡”沛县的武者列阵步入徐州奥体球场中央,战鼓擂动,气势如虹,瞬间将主场气氛推向沸点。寒光闪闪的大刀劈开空气,虎虎生风的少林拳卷起劲风,武者们一招一式尽显沛县武术的刚劲雄浑与千年传承。

方阵领队、沛县文化馆馆长王宝红在场边凝视着完美谢幕的少年们,紧绷了很久的神经终于松弛。“说实话,从组队到正式演出只有10天,一开始我心里真没底。”王宝红告诉记者,这群队员涵盖老中青三代,青少年占了五分之四,他们大都来自沛县大洪拳武术学校与少林文武学校。

沛县,这座位于徐州西北部的县城,是首批“全国武术之乡”,武术在这里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据《沛县志》记载,早在汉代,沛县民间便有习武之风。刘邦起兵反秦时,沛县子弟踊跃从军,其中不乏武艺高强之士。

“明清时期,沛县武术达到鼎盛。”沛县武术协会会长邓守超说,作为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沛县历经两汉“尚武崇文”的熏陶及明清镖局兴盛的推动,大洪拳、梅花拳、少林拳等众多流派在此生根发芽,逐渐形成“十步之内必有武馆”的盛况。

新中国成立后,沛县武术迎来新生。政府组织专人搜集拳谱、整理兵器,将20多种稀有兵器纳入保护之列;1971年开始,沛县成立武术班和武术协会,各乡镇成立武术分会,兴建武术馆,开设教武场599处,经常参加武术活动者达12万人,沛县武术在田间地头蓬勃发展。

如今,沛县将武术全民传承的根基深植于公益课堂。沛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打造的全民健身技能公益培训班于今年5月启动,为期3个月,免费开放。本次公益班精心设置了6门课程,既涵盖了大洪拳等沛县本土特色拳种,也纳入了群众基础深厚的太极拳项目。课程一经推出,便引发热烈反响,报名人数迅速突破200人,公益课堂座无虚席。

“选择在‘苏超’展示沛县武术,是我们文化传承的一次创新尝试。”沛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志永介绍,近年来,沛县积极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体育赛事的融合路径,希望通过足球这样的全民运动平台,让更多人了解沛县武术的独特魅力。

演出现场,少年武者分别展示了少林拳、春秋大刀和双鞭。其中,少林拳作为沛县武术的代表,以其刚猛有力的特点尤为引人注目。18岁的队员张华龙告诉记者:“我们每天训练超过10小时,手上的茧子磨破了又长,就是为了这几分钟的完美呈现。”

“接到任务时,正值学校暑假,很多学生已经离校。我们连夜联系了全县多所武术学校的负责人,第二天就开始选拔队员。”王宝红说,选拔标准极为严格,不仅要考察武术功底,还要测试心理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少林文武学校校长孟宪军透露,为了不影响演出效果,学校专门调整了暑期集训计划,将最优秀的教练团队全部投入这次表演的筹备中。“孩子们每天早晨8点开始训练,下午5点才休息,中间只有短暂的吃饭时间。三伏天里,训练场地面温度超过35℃,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孟宪军说。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