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种植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2025-08-25 09:03:00
来源:宿迁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陈 琦 薛瑾

■ 见习记者 陈梓瑶

“每天清晨,我都穿着防水服下塘采摘芡实,虽然辛苦,但收入很可观,每天能赚一两百元!”8月21日上午9点,在沭阳县沂涛镇芡实种植基地,种植工人胡玉芹一边将刚摘下的芡实装入竹筐,一边笑着算起“增收账”。

8月的沂涛镇,芡实塘里碧叶连天。芡实被当地人称作“鸡头米”,既是餐桌上的美味,更有“水中人参”的美誉,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从采摘、剥壳到清洗、分拣,芡实产业的每一个环节都为周边群众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沂涛镇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孙同辉介绍:“目前,沂涛镇芡实种植基地已带动200人稳定就业。我们计划用3年时间将种植面积扩大到3000亩,届时能带动500多人就业,让更多群众靠着‘水中珍珠’增收致富。”

8月17日上午8点,在市洋河新区仓集现代农业产业园罗庄村的辣椒地里,农民在采摘黑线椒、螺丝椒,一派繁忙景象。

据了解,仓集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种植黑线椒、螺丝椒两大品种,亩产可达3000公斤,每亩纯利润超3000元。为了让辣椒“种得好、卖得好、走得远”,当地探索出一条“技术护航+加工兜底”的全链条发展之道。产业园牵线南京农业大学宿迁研究院,为种植户提供优质种子和专业技术指导,从源头上保障辣椒品质;引入小罐酱加工企业,以高于市场价的“兜底价”收购新鲜辣椒,让刚摘下的辣椒直接进入生产车间,转化为风味独特的酱料产品。

“我们一方面分批培养技术型种植户,固定用工队伍;另一方面通过‘村企合作’,让企业兜底,既能保证种植户收益,也为企业提供优质原料,实现村企互促共赢。”罗庄村党支部书记陈长涛说,如今,罗庄村的辣椒产业已形成“种植—加工—销售”的良性循环,成为带动村民稳定增收的“红火产业”。

从芡实塘的“碧色增收路”到辣椒地的“红色致富链”,在宿迁大地,一个个特色产业扎根田野,一头连着农民的幸福生活,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绘就一幅“民增收、产业兴”的动人画卷。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