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韵江苏·美好生活︱守住山水自然野趣,渔湾景区邀客“在风景里撒欢”
2025-08-25 10:38:00
来源:交汇点新闻
【字号:  】【打印

连云港东南二十公里,一道峡谷劈山而出。山泉在峭壁间跌宕成瀑,水雾升起处,彩虹时隐时现;崖壁深翠,像一幅刚刚润笔的青绿山水。当地人把这儿叫渔湾——“渔”取海的气息,“湾”藏山的臂弯。8月20日,“水韵江苏·美好生活”传播者计划采风团来到渔湾景区,看山、水和人如何在这里交汇一场四季不落幕的演出。

从连霍高速渔湾出口驶出十分钟,40余米落差的老龙潭瀑布便撞进视野。瀑声如雷,水雾弥漫,阳光一照,彩虹横挂。景区负责人介绍,老龙潭不仅是渔湾的视觉地标,也是“三潭、一洞、三汪”游览动线的起点:老龙潭、乌龙潭、黄龙潭依次跌落;龙王汪、珍珠汪、翡翠汪三色迥异,像三颗翡翠嵌在峡谷底部。通过导游生动讲解、景点标牌故事呈现、沉浸式情景剧等方式,景区让渔湾的传说故事“活”起来。比如,新增扫码即听装置把“龙女梳妆”“乌龙守潭”等当地传说做成音频,游客站在瀑布前即可“声景同步”,游览体验从视觉延伸到情感与想象。

故事听得不过瘾,景区直接把“传说”升级为可参与、可互动的实景体验。7月启幕的第七届嘻水寻龙季利用天然溪谷开辟亲水区:水枪大战、泡泡狂欢、泼水巡游轮番上演,最高峰单日亲水客流达1.3万人次。与人工水上乐园不同,这里水深不过膝,水温常年20℃左右,有游客说,“孩子在城里玩的是水,在渔湾玩的是整座山”。

更硬核的项目是溯溪飞拉达。作为江苏首个建在峡谷里的铁道式攀岩,120米钢缆贴着老龙潭绝壁横挂,垂直高差60米。运营方统计,5月试运营至今,已有2.1万名游客在峭壁上俯瞰瀑布。下一步,景区计划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开发更多“轻探险”项目,如森林徒步挑战赛、星空露营等,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同时,获得多元体验。

入夜后,渔湾转身成为“梦幻渔湾”行进式山水实景剧场。老龙潭瀑布被LED激光灯和3D水幕投影整体包裹,崖壁瞬间化作巨幅“海底世界”:鲛人穿梭、龙宫浮现、非遗铁花火雨自瀑顶倾泻而下,与飞瀑水雾交织成金红与蔚蓝的立体画卷。观众沿栈道缓步前行,30分钟行进500米,演员从水面、林间、石后“闪”入视线,实现“人在瀑中行,龙在掌上游”。

生态保护是渔湾发展的底线,景区一直以“保护优先,适度开发”为原则适度开发。山林保护方面,划定生态保护区,定期开展植被修复,禁止游客进入核心保护区域;瀑布水流维护上,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确保上游水源补给,同时引导游客文明观瀑,不随意丢弃垃圾。这些措施不仅没有影响体验,反而让游客看到了一个“原汁原味”的渔湾。渔湾景区副总经理邵泽贤说,当大家看到清澈的溪流、茂密的山林时,会更自觉地参与到保护中,形成“保护-体验-再保护”的良性循环。

今年暑期,截至目前渔湾景区接待72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如何继续实现客流攀升?邵泽贤告诉记者,渔湾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守正创新。“坚守对自然生态的保护,让核心景观始终保持吸引力;同时不断创新体验项目,贴合游客需求变化。”此外,优质的服务、鲜明的品牌定位也功不可没。邵泽贤分析,当下最大挑战是在同质化竞争中持续保持独特性。旅游市场玩法日益丰富,如何让渔湾既保留“自然野趣”的本真,又不断推出新鲜感,是渔湾景区需要长期探索的课题,这需要我们更深入地挖掘自身资源,打造不可复制的体验。

“我们不希望渔湾只是连云港的‘流量担当’,而要继续为游客提供‘在风景里撒欢’的独特体验。”邵泽贤说。下一个夏天,当瀑布再次腾空而下,渔湾把山水的留白填成一幕幕可见、可触、可回味的崭新风景。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童棹凡 (摄影 张冬青)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