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金钥匙盘活社区善治棋  ——从一个社区看江苏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
2025-10-21 08:28: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陈珺璐 实习生 叶润瑶

10月16日,细雨绵绵中,记者走进连云港市海州区海连社区的新海花园小区,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主干道,两侧绿化小巧别致,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个已有20余年历史的老旧小区。更引人注目的是小区入口处的指示牌,一张卡通平面图,将整个小区的道路、楼栋标识得清清楚楚。

“这是今年新做的,以前进这个小区就头疼。”见记者驻足,一位路过的快递小哥特意停下电动车,主动攀谈起来。“小区有37栋楼,里面像迷宫,楼号也不好找。老小区常有这类问题,我们送快递、外卖的最怕这种情况。”他抹了把脸上的雨水,语气里满是感慨,“今年好了,3个大门都装了这种指示图,看一眼就清楚。老小区能做到这样,真不简单。”

这位小哥说,他在此片区配送快递已有六七年。“早几年完全不是现在这样,这几年变化太大了。”顺着他指引的方向,记者缓步走向小区中心广场。临近傍晚,广场旁的社区食堂已亮起灯火,炊烟袅袅,夹杂着饭菜香气,从窗口阵阵飘出。

见有人进来,食堂大姐手上活儿不停,热情地招呼道:“小碗菜还没好,现在有炒饭和盖浇面。要是赶时间,现成的有麻团和烧饼,都是我们自己做的。”除了主食,菜单上还有酸菜鱼、回锅肉等打包菜。食堂大姐介绍,食堂日均接待约300人,不仅服务本小区及周边居民,也常有快递小哥顺道而来。60岁以上老人和小哥享受八五折优惠,老人用餐另有补贴。

“虽说是老旧小区,但真是越住越不想走。”王统香是晚餐点第一个光顾的顾客,也是新海花园小区第一批居民。新海花园是连云港市较早的一批商品房,当年也曾让王统香颇为自豪。但随着小区设施老化,越来越多短板暴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道路破、停车难,车位紧张的时候,小区广场周边两棵树之间都能塞一辆车。”

随着私家车保有量增长,新海花园小区停车位越来越满足不了居民的停车需求。“物业管不过来,渐渐地也不想管了。”小区居民刘永和记得,那会小区物业费每平方米每月是0.35元,虽说在连云港不算高,但物业的“摆烂”态度让业主觉得这钱花得“冤枉”。物业费拖欠频发,恶性循环下矛盾愈演愈烈。

2019年9月,27岁的李肖娜来到海连社区,上任社区党委书记的第一天,她立志要啃下这个“大难题”。面对记者,这名年轻的社区党委书记讲起自己的“工作秘籍”:“社区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微循环单元’,更要把党建顶在前头,把支部建进小区、把组织扎在邻里。”

上任第一年,李肖娜从硬件改造入手。当时海连社区仅有两个老旧小区和一个待征收地块,设施落后、服务分散,缺乏活动阵地和经费,破损的路面、墙体令人蹙眉。“但我发现社区里有很多老党员,心里顿时有了底。”从寻找活动场地开始,她带领由党员中心户组成的业委会,和业委会一起主动对接物业和20年前的开发商,打了无数电话,组织三方会谈十余次,最终推动开发商回头,将废弃的地下停车场修缮启用。

“这一下子打开了局面。”车位增加后,乱停车现象大幅减少。物业通过车位租金增强了维护动力。李肖娜清楚记得,2020年5月,小区更新工程启动。短短几个月,道路平了,健身和儿童器材整齐安置,闲置物业用房也被改建成二层党群服务中心,设有音乐室、图书室、舞蹈室等开放空间。硬件跟上了,软件也逐步完善。除了讲座、健康义诊、儿童假期托班,社区还创办了连云港首家社区老年大学,仅今年秋季就有11个班级,吸引近200名老年学员。

从“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到“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实现新提升”,习近平总书记的谆谆嘱托始终是李肖娜扎根基层、推进治理的行动指南。5年里,社区人口翻了一番,但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从未改变。如今走进海连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物业与社区工作人员并肩而坐,党群服务中心即是物业办公室。李肖娜介绍,社区所辖各小区均实行社区与物业“合署办公”。社区鼓励物业企业党员担任项目管理员,小区支部书记兼任业委会主任,通过交叉任职,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凝聚合力。目前,社区已吸纳256名教师、快递外卖小哥、医务工作者等党员和群众志愿者,组建6支特色服务队,定期开展公益活动。

“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协商不了的事、解决不了的问题。”展望未来,李肖娜的目标务实而清晰:“让社区共治共享的氛围更浓,服务阵地更大,好项目越来越多。”

记者手记

在治理现代化中触摸民生温度

社区,是城市治理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也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梢”。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社区承载着不可替代的责任与使命。短短五年间,海连社区如何从一个硬件落后、设施陈旧的老旧小区,蜕变为远近闻名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进了社区内最大、也是最早建成的小区之一——新海花园。

细雨中的新海花园,不见老旧小区的颓败与杂乱,反而处处流露着被悉心呵护后的从容与温度。干净的社区食堂、精巧的绿化景观、整洁有序的道路……

治理的变革,归根到底是“人”的回归,是民意的落地生根。在海连社区,我看到了“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生动实践。这不仅是硬件设施的更新迭代,更是治理理念的升级、邻里关系的重塑。社区、物业、业主……多方力量在这里真正实现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令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变化并非孤例。五年来,江苏各地基层治理面貌焕然一新。“群众的事同群众多商量,大家的事人人参与”,正成为越来越多社区的治理密码。截至目前,江苏已在市县两级全覆盖成立物业行业党委,小区党支部组建率提升至96.5%,党建引领下的社区治理新格局正逐步形成。

作者:  编辑:张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