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潮涌处 艺韵满庭芳
2025-10-21 09:26:00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  】【打印

10月12日晚,无锡大剧院歌剧厅,当“杜丽娘”与“柳梦梅”相携而立,舞剧《牡丹亭》结束了在无锡的第三场演出,现场掌声如潮。10月17日、18日,经典话剧《无人生还》在无锡大剧院连演两场,一次次把观众推向惊悚悬疑的剧情中。与此同时,一场场由“群众点单”的文艺演出正在无锡城乡火热上演;10月19日晚,第十届“小戏大作 无锡有戏”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在观众的掌声和喝彩声中落幕,这场国家级的艺术盛会在10天的时间里,集中上演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6个产业文联的72部精品力作。

太湖潮涌处,艺韵满庭芳。眼下,2025年太湖文化艺术季、“茉莉花开·锡路芬芳”文艺直通车等活动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第十届“全国优秀小戏小品展演”更让戏迷们过足了戏瘾。数据显示,艺术季的外地观众占比已达40%,艺术季参与到“上海国际艺术节分会场专列”打造中,也吸引了长三角地区大量观众前来。从品牌文化活动提质创新,到文化惠民行动深入人心,无锡正努力构建起兼具高度、温度与广度的文化生态体系,把更多高品质的公共文化产品送到市民游客身边。

好戏连台,热潮涌动

“为了一部剧,奔赴一座城”,无锡成了越来越多观众的追剧目的地。“坐高铁过来很方便,很喜欢无锡,演出很多,好吃、好玩的也很多,这次来看舞剧《牡丹亭》。”镇江大学生小郑和室友去年来无锡看过舞剧《红楼梦》,还成为了无锡大剧院的粉丝。“我们的粉丝群,一直有外地观众加入,其中不乏‘戏剧特种兵’。”无锡大剧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太湖文化艺术季的演出涵盖音乐会、舞剧、话剧、戏曲等多种门类,《天工开物》《只此青绿》《牡丹亭》等热门剧目创下了票房佳绩,外地购票观众占比超30%,印证了艺术季跨区域影响力。

这个金秋,无锡好戏连台,热门剧目轮番上演。10月21日,老舍经典《茶馆》专属版将在无锡上演,展现半个世纪的中国社会变迁。10月24日、25日,北大校友创立的青年戏剧团队“话剧九人”将携其口碑话剧《翻山海》献演无锡。10月28日、29日,话剧《东方快车谋杀案》将在无锡连演两场,为观众奉上一场扣人心弦的推理盛宴。“去年开始,艺术季积极创新机制,实现了从‘政府选单’到‘观众点单’的转型。”无锡市委宣传部文艺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导向的演出引进机制结合政策支持、市场化运作,充分考虑观众需求,让观众真正成为了艺术季的主角。

连日来,戏剧界人士和戏迷票友相聚无锡,感受着这里涌动的艺术热潮。10月19日晚,小戏小品闭幕演出现场,无锡文化IP“徐霞客”出现在舞台上,用全新的视角带领观众漫游于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戏曲世界。“京剧小戏《青天鉴》再现了经典人物,山东梆子小戏《闯关赴任》以古鉴今,湘剧小戏《大归》讲述了女性如何走向自由与独立。”无锡资深戏迷胡志辉观演后积极参与互动。中国戏剧家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无锡是江南著名的戏码头,无锡观众知戏、懂戏,他们的反馈为今后剧目的创作和展演开展带来了宝贵思路。

艺术盛宴,全城共享

好戏从来不缺观众,如何把更多好戏送到百姓身边?无锡不仅有高质量的剧场演出贯穿全年,还有文艺直通车“开”到百姓身边。“我们创新采用‘群众点单’服务模式,整合了江苏省演艺集团、无锡本土院团等优质资源,建立起‘点单文艺资源库’,内含108个精彩节目供基层选择,不少热门节目十分抢手。”无锡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介绍,今年9月,市委宣传部会同市文广旅游局、市文联等部门联动打造升级版“茉莉花开·锡路芬芳”文艺直通车行动,直通车携歌舞、戏曲、器乐、曲艺等多种艺术形式,直达全市乡镇、公益性小剧场及街道,精准覆盖城乡三大场景。

据统计,自9月启动以来,全市30个乡镇、33个街道迎来近百场文艺演出,精准对接百姓需求。从伯渎河文化中心的集体合唱,到玉泉书场的江南曲调,再到二泉广场的月下音乐会,一个个演出现场遍布无锡城乡。在荣巷社区的国庆文艺汇演中,无锡市滑稽剧团、无锡市歌舞剧院、无锡民族乐团等市级专业院团与基层文艺队伍同台献艺,这种“专业+业余”的碰撞,既提升了演出水准,更激发了群众的参与热情。“非常开心有这样的机会,大家配合默契,演出效果很好,我们也学到了很多。”社区演出团体负责人感叹道。

供需精准匹配的创新机制,让公共文化服务真正切中群众需求。得益于省、市“茉莉花开”文艺直通车行动,今年以来,梅里小剧场已经上演了45场高品质演出,涵盖话剧、杂技、民乐等类型,服务群众超4万人次,形成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的活跃文化生态。“我们建立了‘线上+线下’双轨点单平台,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包含节目简介、视频片段和预计排期的完整清单,居民可在线投票;线下针对老年群体,由社区网格员收集观演偏好并录入系统,实施分众化、差异化供给。”梅村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街道还定期统计分析评价数据,推动群众点单机制形成“需求—供给—反馈—优化”的完整闭环。

生态构建,赋能发展

伴着凉爽的秋风,运河畔传来民乐声、古镇里响起摇滚乐、湖湾边上演音乐节——无锡正用旋律勾勒出一座“爱乐之城”的生动轮廓。在惠山古镇声堂,“天韵秋响”音乐雅集让十番锣鼓、昆曲唱段穿越百年时光;清名桥广场的运河时光音乐会则创新改编《达拉崩吧》《权御天下》等流行乐曲,通过B站直播吸引数十万网友线上共赏;在花星球景区,傲燥·蜂鸟音乐节汇聚了12支风格各异的乐队,搭建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吸引了上千名全国乐迷到场。“无锡有底蕴、有场地、有氛围,我们希望以无锡为平台,做年轻人听得懂、喜欢听的音乐。”一位音乐人感叹道。

一部部好剧,一台台演出,一场场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生活,更成为了文旅融合的新引擎。在无锡,演出、文化活动早已超越了其本身,而是形成了“文化惠民—消费提振—品牌升级”的良性循环,为城市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就拿梁溪区来说,今年双节期间,该区推出了一系列文艺演出、展览市集、文化惠民活动,不仅让艺术走向生活,更让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全区各景区累计接待游客数近400万人次,同比增长约15%,惠山古镇、崇安寺、南禅寺、清名桥古运河、无锡博物院等景区接待游客数超32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20%,形成了“文旅热、消费旺”的联动效应,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无锡市委宣传部分管负责人表示,从剧场内的精品大戏,到街巷间的群文活动,再到湖畔古镇的音乐现场,他们着力引导更多多元文艺形态在无锡交汇共生,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与影响力也在此过程中持续“升格”。

无锡的文化叙事,不仅有着立足本土、链接全国的格局意识,也包含继承传统,拥抱未来的不懈探索。据悉,无锡市“读城”行动即将启动,多维度、系统化解读无锡从古至今的城市发展逻辑,展现“传统与现代交融、人文与科技共生”的城市形象。正如不息的太湖潮,从太湖之滨的艺术盛宴到寻常巷陌的文化烟火,再到街头巷尾的音乐共鸣,无锡正构建起全新的城市文化生态体系,让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交融,令城市魅力与时代活力共振,滋养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让这座江南名城在新时代愈发熠熠生辉。(韩玲、张月)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