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陈彤 通讯员 张亚轩
10月18日—19日,202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年会(CHINA ROCK)徐州中心会场暨第二届江苏省深地能源开发存储与安全大会召开,与会专家分享深部特殊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深地智能探测监测与灾害防控等领域新理论、新技术,未来深地能源开发利用将迈向更安全更智能的发展道路,发挥更大经济效益。
随着规模化深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程加速,更加凸显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重要性。本次大会现场,川藏铁路有限公司外部董事肖广智展示了一段高原隧道修建时作业人员面对大量突涌水紧急撤离的视频录像,录像内容让在场嘉宾深切感受深地作业人员随时面临未知风险。据统计,深地作业突发事故致伤致残率高达37%。有效救援无法及时抵达、常见医疗器械无法在深地环境使用、救援环境特殊是导致深地救援困难的客观因素。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携手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共同聚焦深地环境医学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及关键设备研发,开展深地环境工作人员健康监测与安全预警技术、狭窄空间救援设备以及医学立体应急救援智慧平台三方面创新探索,逐步构建起完整的深地环境医学应急救援体系。
“当前深地能源开采装备向智能化、无人化方向转型,保障深地工作者生命健康成为装备设计主要考虑因素。”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凯介绍,今年5月我国首套智能钻井系统“长龙号”智能钻井系统1.0正式投入使用,“长龙号”搭载的一键管具处理系统能够实现起下钻一键智能操作,减少作业人员暴露时间95%,减少重体力劳动90%,钻井作业实现了从“汗水钻井”到“智慧钻井”、从“手脚并用”到“一键操控”的转变,重体力劳动减少90%以上,切实改善了钻井工人工作条件。
江苏是经济大省,传统化石能源占比80%以上,“双碳”目标下省内能源结构转型压力较大。“江苏省内充沛的地热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利用,用于供暖和农业种养的占比低于10%。”省新能源地质调查大队正高级工程师何委徽介绍,在国家政策引导下,省新能源地质调查大队正在高邮实施废弃油井改造项目,将废弃油井改造为地热井,低成本开发地热资源建造温室大棚,目前已实现供暖面积5万平方米,年利用资源量折合为130吨标准煤。
“省内仅苏北盆地就有670口废弃油井,通过复制精细化勘查、废弃油井优选、低扰动改造、采灌循环设计四步模式重新利用废弃油井,可进一步提升地下空间与资源利用经济效益。”何委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