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成立,“攥指成拳”闯千亿级赛道
2025-10-21 09:20:00
来源:南京日报
【字号:  】【打印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鲁舒婷

近260家相关企业,1500余部优质精品佳作,上线24小时播放量突破5亿,国家级奖项“拿到手软”……爆款迭出的南京微短剧,正以又“爽”又“飒”的姿态,全面闯入微短剧这个千亿级赛道。

10月20日,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成立仪式暨产业链资源对接活动在南京星空剧场举行。当微短剧的创作风口邂逅秦淮河的千年文脉,一场关于“好故事”的产业变革正在南京悄然发生。

摸家底——

千亿元产业中的南京力量

由南京百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短剧《何苦相思煮余年》上线24小时播放量突破5亿,成为名副其实的爆款短剧;《神兽河行纪》《世界因你共温凉》《傲娇村长来自斯坦福》《流量风云》等多部短剧入选国家“跟着微短剧去旅行”计划;《美食来敲门》创新“微短剧+文旅”模式,播放量突破2500万;首部基层司法题材短剧《司法所里的故事》获得广电总局精品创作传播工程项目扶持;由头条视听(江苏)传媒有限公司打造的以“苏超”为主题的《苏超球王》国庆节期间全网上线,收获近2000万热度;由南京电影协会首次承接的国家级科普短剧项目“云端筑路者”10月16日正式在南京开机……

近年来,微短剧已成为影视行业不容忽视的新力量。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微短剧用户规模达6.62亿人,这一数字超过了外卖用户和网约车用户,全年行业市场规模突破504亿元。预计2027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面对微短剧这一蓬勃兴起的产业浪潮,南京企业频繁“亮剑”。

数据显示,南京已集聚近260家微短剧及相关企业,2022年—2024年间累计出品微短剧1500余部,营收达40亿元。全市微短剧产业初步形成了上游IP孵化、中游影视制作、下游精准分发的全链条布局,涌现出花笙书城、北斗智影等一批“链主企业”。

除了不断推出爆款产品,用佳作点亮荧屏,南京微短剧企业还通过市场拓展、技术创新等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比如,北斗智影AI创作者中心会聚6000名创作者,以模式创新降低出海门槛,实现规模化收益;炫佳科技的《流浪月球:最后的种子》斩获北京国际电影节奖项,技术创新与市场口碑双丰收。

看优势——

“六边形战士”各种“能打”

南京微短剧何以“好戏不断”?活动现场,不少专家学者表示,南京微短剧产业的勃兴,得益于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无可比拟的文化底蕴、人才资源、产业生态、数字技术、创新实力与政策红利所形成的“比较优势”,这让南京在微短剧领域成为一个实打实的“六边形战士”。

文化底蕴深厚,千年文脉绵延。作为中国首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世界文学之都,南京承载着3100年建城史,因数字技术的革新,正日益显现其创新发展的澎湃动能。

产业生态完善,数字底座坚实。字节跳动南京研发中心、阿里云创新中心等头部科技企业纷纷布局,为短剧产业提供了强大的底层技术支撑和广阔的流量分发平台。

人才资源丰富,创新源泉涌动。全市54所高校为影视制作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大量的计算机、人工智能、编剧、导演、表演、后期等专业人才。

政策精准滴灌,多方持续加码。近年来,南京围绕着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出了一系列政策举措,通过出台政策、设立基金、举办大赛等手段,为创作者和企业提供坚实支撑。

“好作品的诞生,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独奏’,一定是全产业链的协同‘合唱’。”南京南山光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楠说。

近年来,我市围绕微短剧产业发展构建了一整套政策体系和服务体系。如秦淮区依托江苏网络文学谷打造“秦淮有戏”微短剧中心,构建“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浦口区积极搭建共享平台,针对产业痛点成立“南京网络微短剧综合服务中心”,从剧本创作、拍摄场地、宣发推广、资金资源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江北新区将打造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建成逾3000平方米实景棚,整合近30个高频拍摄场景及100多个外景拍摄场地,实现“剧本创作—拍摄—剪辑”全流程本地化。

谋未来——

“攥指成拳”聚力“质量提升”

活动现场,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成立,“攥指成拳”,将为南京微短剧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了解,该联盟是由南京百川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南京花笙书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花生短剧)、江苏网络文学谷、南京天影宁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扬子江数字视听产业园、南京炫佳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发起成立,首批会员近百家。

“当前,微短剧产业发展进入竞争白热化阶段,成本攀升、题材扎堆、创意枯竭。”花生短剧CEO吴海明表示,产业联盟的成立,能更好地解决当前市场的迫切需求与痛点。

记者了解到,南京微短剧产业联盟将统筹整合各种优质资源,汇聚广大创作者、制作机构、平台运营商及相关单位,形成强大的产业合力,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同时,联盟的成立也将有效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的集聚,促进产业链的协同发展。

当天,南京微短剧服务小程序“南京‘剧’好”也在现场首发。

南京有哪些取景地?影视政策如何给予“真金白银”的支持?空镜素材是否可以“随拿随用”?航拍报批要怎么申请?以后,这些问题都可以在小程序上问个究竟。

“联盟将进一步整合全市产业配套资源,联动产业载体实现‘48小时场景响应’服务,推动南京微短剧产业形成‘全链条赋能、全要素保障’的生态体系。”该联盟秘书处负责人周正说。

活动现场,多位专家学者从政策导向、行业生态、数据支撑、技术应用、文学赋能等维度,聚焦微短剧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的关键转型期,为南京微短剧产业找准发展方向、突破创新瓶颈提供了兼具前瞻性与实操性的专业参考。

活动结束后,还举办了微短剧产业专场资源对接会。微短剧企业就项目合作、资源共享、技术支持、业务方向等方面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构建产业协作新生态。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