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吴兆刚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今年以来,我市始终将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作为稳住农业基本盘的首要任务,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早在水稻收获前,我市就提前部署秋收秋种和秋粮后期管理相关工作。市农业农村局成立4个专项工作组,对县区实行包片巡回督导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水稻进入收获期后,连续阴雨天气给我市水稻收割带来较大挑战。为保障秋粮安全、及时归仓,全市各地系统组织摸底排查,统筹调配农机具资源,加快构建全链条保障体系,全力推进抢收抢烘工作。
10月18日,在宿豫区新庄镇的稻田里,多台联合收割机开足马力加紧作业。种粮大户郭兴今年种植的820亩水稻已进入收割期,他调集了9台联合收割机同时投入抢收。“天气晴好的条件下,两天半左右就能完成收割。收割后立即送去烘干,大约两天就能完成烘干作业。”郭兴表示。
据了解,连续阴雨天气不仅影响水稻成熟进度,还会增加收割难度。收割一旦延误,就可能给种植户造成损失。面对这一情况,我市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做好农机手培训、农机具检修、油料与配件供应和跨区作业调度等工作,确保农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秋收秋种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共检修、保养各类农机具4万余台,发放跨区作业证4000余张。
针对当前收割的水稻水分较高的问题,我市各地积极协调机械与场地,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沭阳县刘集镇全面开放政府大院、便民服务中心广场等公共场所,免费为农民提供晒粮场地,确保秋粮及时晾晒。刘集镇还调度智能化烘干设备昼夜运转。当地的宿迁市华祥米厂负责人韩宝华说:“目前,18台烘干机全部正常运行,每天可烘干粮食约500吨。”
面对连续阴雨天气,全市充分发挥93个农作物“四情”智能监测站点作用,采取“智能设备+铁脚板”方式,加密开展农情监测调度,为指导农户科学抢收提供技术支持。
此外,我市还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秋粮抢收抢烘工作的紧急通知》,组织各地紧急动员,搭建信息快速传递通道,加强急需农机具调配,做好烘干设施供需对接,全力推进抢收抢烘。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投入水稻联合收割机12594台次、玉米收割机8884台次,应急烘干作业能力达每日9.8万吨。农情调度显示,截至10月19日,全市358.1万亩水稻已收获72.34万亩,进度达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