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发展引擎 江苏金融“五篇大文章”落子有声
2025-09-12 07:39: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崔 昊

金融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五篇大文章”是破解经济转型难题、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要。 9月11日,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扎实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助力江苏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实施路径。《方案》提出,到2027年,江苏金融“五篇大文章”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持续提升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融资可得性和金融产品服务供需适配度,进一步健全具有江苏特色的管理机制、配套制度和考核评价体系。

强协同,21条硬招加大支持力度

自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五篇大文章”后,顶层设计逐渐清晰,系列政策文件和措施相继出台,谋篇布局初见成效。“这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配合,分类施策、系统推进。”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信贷政策管理处处长李军介绍,在此背景下,他们会同省委金融办、江苏金融监管局、江苏证监局等部门出台《方案》,作出系统规划。

江苏将重点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行动、绿色金融提质增效行动、普惠金融增量扩面行动、养老金融护航发展行动以及数字金融赋能提升行动五大专项行动,提出21条具体举措,着力增强金融支持的力度、可持续性和专业化水平。

《方案》相关措施力求具体、明确——例如推进实施“支持科技创新专项担保计划”,省财政给予代偿补偿支持;探索丰富商业医疗补充保险形式,及时将创新药品纳入报销范围,为开发原研药提供支撑;探索应用抗量子密码技术和打造金融可信数据空间,推动安全环境下的数据共享和应用。

疏堵点,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

科技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之首。《方案》聚焦自立自强,实施科技金融创新发展行动,将“加强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企业金融支持”放在首要位置,提出强化“股贷债保”联动,重点支持首贷、信用贷及中长期贷款,构建完善“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信贷服务”全链条科技支持机制等手段。

科技型企业研发风险高、投入大、周期长,发展各阶段的风险特征不尽相同,传统的信贷保险产品难以满足其需求。为此,《方案》指出着力提升科技型企业金融产品和服务适配性,包括加大投贷联动业务推广、用好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政策、扎实做好产融对接、组建科技金融联盟等。

在加强科技金融服务的同时,江苏着力改革创新,紧抓增量政策落地。“江苏地区多项科技金融试点成效居全国前列。”江苏金融监管局普惠金融处副处长倪苏鸣表示,其中推动在南京和苏州开展科技企业并购贷款试点,将贷款占并购交易价款比例上限由60%提高到80%,贷款期限由7年延长到10年,助力科技企业特别是“链主”企业进行产业整合。

破瓶颈,聚焦薄弱环节发力

今年初,南京银行向江苏兴洋船舶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简称“兴洋船舶”)发放1000万元转型金融贷款,成为江苏省首笔航运行业转型金融贷款。南京银行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笔贷款引入激励机制,若企业转型效果综合评价达到“良好”及以上,可在初始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20个基点,调动企业低碳转型积极性。

“我们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具有奖惩机制的转型金融产品,将贷款额度、利率、期限、抵质押要求等与企业转型成效挂钩,有效激励重点领域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李军介绍,目前江苏已建立“江苏省转型融资主体库”,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项目)入库并实时公示,接受全社会共同监督。目前,全省金融机构已向转型融资主体库内企业投放转型金融贷款超20亿元。

“聚焦民生服务”也是《方案》的特点之一。《方案》围绕关注度高、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举措。比如建设民营企业金融服务中心,严禁实施“一刀切”信贷政策;加大对粮食生产各环节、各类主体的金融保障力度,强化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建立“银发经济重点企业清单”,加强信息挖掘共享,引导融资精准对接……这些具体举措都指向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省委金融办协调服务处副处长徐妍雯表示,他们会同省有关部门在江苏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先后开发建设人才金融、绿色金融、蓝色金融、乡村振兴金融等多个子板块和省普惠金融发展风险补偿基金专板,归集各类政策性、普惠型金融产品。至8月末,平台注册用户超201万户,入驻金融机构536家,发布金融产品3271项,累计帮助48.53万户中小微企业获得授信6.49万亿元。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