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孙安 吴兆刚
当“宿迁制造”扬帆远航,驶向全球市场,谁在为其护航?近年来,宿迁涌现出一批“陪跑型”跨境电商服务企业。这些企业敏锐捕捉海外市场信号,将海外消费趋势精准“翻译”为生产指令,帮助传统外贸企业跳过漫长摸索期,迅速打开海外市场。
9月9日上午9点,在位于宿豫区的宿迁澳中玻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澳中玻璃”)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忙着打包一批造型简约、支持色温与亮度智能调节的多功能化妆镜。这是企业最新推出的产品,已经成为海外市场的“爆款”。
“目前,我们保持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今年5至7月,发货总量同比增长150%。”澳中玻璃董事长何志权介绍。
从传统外贸企业转型为跨境电商“新锐”卖家,澳中玻璃的蜕变源于去年政府组织的一场交流活动。在与江苏苏粤跨境电商综合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粤跨境”)董事长孙镭的对话中,何志权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镜子也可以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像服装一样直接销往海外消费者手中。这一发现,为企业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双方很快达成合作。
选品是合作的第一步。苏粤跨境的亚马逊运营负责人李燕长期“泡”在海外平台上,她敏锐地发现一款规格为36英寸×36英寸的钢化浴室镜在海外备受青睐,随即向澳中玻璃反馈这一商机。澳中玻璃工业设计中心总监吴曙果断回应:“没问题,最快半个月可投产!”
这一看似细微的尺寸调整,恰恰体现了“陪跑”模式的精髓——将前沿市场信号精准传导至生产端。
新品上架后,挑战也随之而来。起初,新品销量不错,但很快出现“包装破损”的投诉。李燕立即协同企业仓储和物流团队反复测试,最终澳中玻璃研发出了铁质玻璃包装架,顺利解决包装问题。
在双方的协作下,澳中玻璃5款浴室镜产品在海外市场站稳了脚跟,月销售额稳定在5万美元左右。“接下来,我们还将研发化妆镜、全身镜等新品,力争年销售额突破百万美元!”吴曙信心满满地说。
澳中玻璃的故事并非个例。在宿迁,越来越多传统外贸企业正踏上跨境电商的新赛道。然而,跨境电商涵盖关务、税务、支付、物流等多个环节,对“新玩家”而言门槛不低。苏粤跨境为初创企业提供“从0到1”的全链路支持——通过定制培训、实操演练和运营规划,最快15天即可助力企业独立上手。新手卖家朱柏便是受益者之一,他的店铺今年4月才登陆亚马逊,如今每月成交订单约30笔。
这条“出海”航路上,不仅有企业与服务商的携手努力,更有来自政府的政策“东风”。宿迁创新编印《宿迁跨境电商产业带出海指引手册》,积极为企业与服务商牵线搭桥。苏粤跨境携手高校,计划在5年内培养万名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为“宿迁制造”出海筑牢人才支撑。
“我们要打造一站式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让更多宿迁企业‘抱团’出海。”苏粤跨境董事长孙镭说。目前,苏粤跨境已成功助推300余家宿迁外贸企业“扬帆出海”。未来五年,苏粤跨境计划助力1000家企业踏上跨境电商赛道,推动更多“宿迁制造”走向世界。
从“孤帆出海”到“组船远航”,宿迁跨境电商服务正在重塑区域外贸格局。这不仅是商业模式的迭代升级,更是产业思维从“代工”到“品牌”、从“接单”到“触需”的深刻变革。
有了强力护航,“宿迁制造”正以更稳健的姿态驶向全球蓝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