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山湖灌溉工程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2025-09-11 08:09:00
来源:镇江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讯(记者朱浩通讯员李颖马骏)9月10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会议传出喜讯,句容赤山湖灌溉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第十二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江苏省今年唯一入选的水利项目。

这座始建于三国时期的水利工程,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是目前秦淮河上游重要的灌溉与防洪调蓄工程,灌溉面积7.7万亩。

“它时间足够久、规划足够好、管理足够出色。”赤山湖灌溉工程申遗团队负责人、河海大学二级教授陈菁如此总结其成功原因。该工程在平原圩区通过筑塘成湖、双重蓄水和双向水闸调控,有效缓解了低洼地区易涝易旱问题。

陈菁介绍,赤山湖灌溉工程的三维调蓄体系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人治水的前瞻智慧。从三国时期孙权“筑塘开渎”到清代左宗棠“系统治水”,赤山湖见证了我国水利文明的辉煌演进。历代先贤在此建成“低乡蓄水、高乡壅水”的三维调蓄体系,堪称丘圩并存地区灌溉工程的典范——于平原圩区筑塘成湖、滞蓄洪水,在丘陵岗区筑坝壅水,并开创性运用人工阶梯运河技术,统筹解决灌溉与通航需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其13处历史遗产中有8处至今仍正常运行,持续发挥作用。

赤山湖的管理机制同样令人惊叹。雁栖岛上的宋代“磐石水则”,记载着先民“春夏七尺、秋冬四尺”的科学用水规范;配套的“湖条”制度设立专职“湖长”进行网格化管理、划定围垦红线……这些举措与当代“河长制”“生态红线”理念高度契合。“赤山湖是唯一一个不仅用‘水则’控制水量,还控制围垦面积的古代工程,非常了不起。”陈菁评价道。

“申遗”成功意味着保护责任更加重大。近年来,句容市通过关停宕口、搬迁污染企业、建设展示馆等举措持续推进赤山湖生态治理与功能拓展。如今,这里已成为国家湿地公园和水利风景区,有融灌溉、生态、科普、旅游于一体的多功能体系,举办了万人骑行、冬泳节等品牌活动,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工程向现代绿色名片的华丽转型。

陈菁表示,未来应继续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推动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让千年灌溉工程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中继续谱写人水和谐新篇章。

据了解,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自2014年设立,旨在保护并推广古代灌溉工程智慧。截至目前,我国已有42个遗产入选,其中江苏省共4个,包括此前入选的洪泽古灌区、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里运河-高邮灌区。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