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蘋
□ 新华传媒智库记者 笪 颖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沙家浜风景区戏台上,“阿庆嫂”的现代京剧唱腔瞬间勾起了人们对军民“鱼水情深”的红色记忆。实景剧场内,《芦荡烽火》的沉浸式演绎借助声光电特效,再现了新四军伤病员在芦苇荡里智斗日伪的抗战场景。
与这些动景“遥”相呼应的,是展陈在江苏省常熟市瞻仰广场西侧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的一件件革命文物。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馆长、常熟市沙家浜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邱蘋告诉记者,从现代京剧《沙家浜》的经久传唱,到纪念馆的“三易馆址、三易馆名、六次提升”,再到“大思政课”品牌的塑造、智慧文旅项目的打造、志愿讲解队伍的组建,沙家浜红色文化始终在与时俱进的保护传承与弘扬中熠熠生辉,成为激励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血脉、强化使命担当的不竭精神动力。
军民同心,点燃芦荡火种
盛夏的沙家浜,芦苇摇曳,湖光粼粼。86年前,正是这片水上“青纱帐”筑起天然屏障,掩护着当地百姓运送“江抗”西撤留下的新四军伤病员,为革命胜利保存了“芦荡火种”。
“1939年5月,陈毅派叶飞率新四军第六团以‘江南抗日义勇军’(简称‘江抗’)的名义东进。短短数月,队伍从最初的700多人迅速发展到5000人,引得国民党不断向新四军军部施压,并提出‘向西撤离’的无理要求。”邱蘋介绍,为了避免战事扩大,同年9月,“江抗”主力以联合抗日为重,执行中央向苏北发展的战略方针,全部西撤至苏北,只留下新四军伤病员在阳澄湖地区的“江抗”后方医院养伤,并继续坚持斗争,由此拉开了一段军民同心智斗日伪的抗战传奇。
珍贵的历史照片、斑驳的革命文物,记录着当年沙家浜抗日军民鱼水情深。“伤病员留下来后,地方百姓根本不用动员,争抢着上前线转运伤员;敌人封锁造成后方医院药品和医疗器械奇缺,百姓们就自己动手纺纱织布,煮软消毒后做绷带;针对日伪的频繁扫荡,百姓们自创‘土办法’,在河道里打上木桩,再在木桩上放置石头,让大量日军汽艇搁浅。”邱蘋介绍,新四军伤病员在百姓们的悉心照顾下很快痊愈,并组建“新江抗”队伍,不仅重新点亮了苏南东路抗日根据地的星星之火,还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雄师劲旅。
多维表达,丰富“江抗”记忆
“沙家浜红色文化是革命先辈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对沙家浜红色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我们一直与时俱进‘在路上’。”邱蘋介绍,从最初设在乡文化站的“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到如今占地6400平方米、声光电俱全的现代化场馆,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已历经三次改址重建、三易馆名、六次改陈布展提升。“近年来,随着数智化浪潮的兴起,我们又启动了新一轮的数字化建设工作——完成对馆藏重点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实现了红色文化资源共用、成果共享。”
与此同时,沙家浜景区的“纪念馆+风景区”一体化联动开发、创新运营,也为红色文化与文旅发展的双向赋能打开了更多可能。位于横泾老街的XR沙家浜沉浸之旅,芦荡剧场不间断上演的热门剧目《芦荡烽火》、大型沉浸式红色幻影剧《追梦沙家浜》,以身临其境的“科技语言”赋予红色故事更强感染力;风景区内天然的芦苇荡,在鲍家渔村旧址上复原的茅草屋,后方医院展区替代镊子的竹筷、蒸煮消毒的布条,春来茶馆七星灶上的铜壶沸水……串点成面,以实景为课堂,润心铸魂;纪念馆新打造的红色文化空间、红色书屋将红色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以“芦荡火种”为创作素材,在丰富的“BANG礼”文创开发中延续着不灭的精神火种;同时,携手地方院校创设的《重温芦荡烽火》《风起芦荡燃薪火》等品牌思政课堂,为贯通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前者被评为2024年度以革命文物为主题的“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精品项目,后者被评为江苏省2024年红色研学精品思政课程。“大思政课”品牌效应持续溢出,“崇德青年”“小青松”等一批批志愿讲解队伍也快速集结,二者相得益彰,为进一步弘扬沙家浜红色文化增添了青春活力。
活化传承,筑牢信仰之魂
“从抗日革命根据地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沙家浜的实践证明,红色文化与文旅发展是双向赋能、共生共荣的关系。”谈及如何进一步让沙家浜红色文化从“可观”走向“可感”、从“记忆”走向“共鸣”,邱蘋从构筑红色文旅新格局的角度,给出了“年轻化”“数字化”“多元化”三个思路:用年轻人更感兴趣的视角和内容来讲述历史,用数字化的产品来提升纪念馆的教育功能,用多元的商业生态布局来打造一站式的旅游目的地。
事实上,这也是近年来沙家浜红色文旅产业一直在为之努力与探索的方向。2023年沙家浜景区围绕“回忆有新戏、自在有好戏、日夜有妙戏、成长有趣戏、未来有大戏”五大特色主题,以“一场跨时空的对话”为主线,推出了“万物有戏”系列全天候沉浸式体验“横泾不夜天”夜间文旅项目。该项目不仅入选“2023年江苏省智慧文旅培育项目名单”,还获评“2024年全国红色旅游新技术应用优秀案例”。与此同时,突出“创造力”、聚焦“年轻力”、强化“吸引力”,景区尝试推出的“春来谜局”“芦荡唱晚”“水上党课”等参与度高、趣味性强、体验感浓的沉浸式剧本体验项目,也广受市场好评。
今年,紧扣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景区又策划推出了一系列红色文化季活动,旨在通过主题展陈、“大思政课”、红色宣讲、全媒体直播、数字文旅体验等多种形式,立体呈现沙家浜作为江南抗战重要根据地的红色底蕴,将红色基因转化为文旅融合的强劲动力,构建兼具历史厚度与体验深度的红色旅游体系。其中,既包括以VR/XR技术为支撑的“船承”初心水上党课、“红色文化全感剧场”,也包括面向大中小学的“行走的思政课”、主题征文活动、志愿者宣讲团培训,还包括联动“沙家浜连”现役部队等更多单位的军地共建活动等。
“传承沙家浜的革命精神,既是使命担当,更是时代赋予的责任。”邱蘋透露,当前,景区还在积极推进“数智梨园”等演艺项目的开发,用智能机器人精准复刻现代京剧《沙家浜》中的人物形象,“让‘沙家浜的故事’在新时代永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