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苏州“1030”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近日,苏州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助企新质行”系列活动首个专场——苏州企业海外高价值专利布局与培育培训暨2025年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助企行活动开启,吸引了全市50余家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参与。
现场,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与参会企业进行深入交流,沟通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节点分布情况、各领域竞争对手情况以及企业上下游集聚需求,重点了解企业在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方面的问题与需求,为后续精准服务奠定基础。企业代表现场分享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及调研结果,介绍了产业导航分析报告大纲;交流了海外专利布局与侵权管控经验,梳理了中国企业出海方式及知识产权风险,并给出了海外专利侵权风险防范策略。
江苏国际知识产权运营交易中心发布了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专利清单,并对省内高校院所涉及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的2278条专利进行了解读。苏州大学相城机器人与智能装备研究院专家分享了具身智能机器人标准必要专利部署与探索,为企业未来攀登技术制高点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路与方向。金融科技服务机构现场展示了科技成果转化贷、苏知贷、小微速贷·知惠贷、知识产权证券化等一系列知识产权金融服务,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领域企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金支持方案。
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是苏州“1030”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苏州聚力打造的未来产业之一。近年来,市市场监管局抢抓具身智能机器人重点赛道和关键风口期助力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专利布局支撑,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固本聚能,立足产业实际需求,编制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专利导航报告,围绕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前沿核心技术,强化高价值专利培育;运用专利导航等手段优化专利布局,通过增强产业专利技术发展趋势对企业专利布局的引导作用,积极提升企业对核心技术的保护力度。
市市场监管局也在推进专利与标准协同创新,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蓄势赋能。强化专利布局与标准研制联动,从标准竞争力、专利竞争力多维评估技术发展趋势,积极推动企业探索技术、专利、标准协同创新转化模式。
在此基础上,市市场监管局探寻产业发展突破路径,为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提质充能。深耕优势领域核心技术,在对核心技术分级分类的同时,积极提高企业核心技术的标准覆盖度。推进企业加强海外风险预警及知识产权布局。
截至目前,苏州已聚集机器人产业链相关企业6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3家,其中,具身智能机器人制造核心企业有80余家,2024年产业规模达1395亿元,形成了覆盖上游核心零部件、中游本体制造、下游系统集成应用的完整产业链。截至目前,苏州市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体系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已达2133件,结合产业特点,专利布局方面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市市场监督局将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助企新质行系列活动,深入实施知识产权要素配置工程,围绕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进一步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以企业知识产权能力的提升为指引,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积蓄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