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宇熠 范玉贤
7月14日傍晚6点半,李维佳备齐煎饼酱料和小菜,换上她标志性的红色格子围裙准时开播,仅5分钟,直播间访客量便突破万人。她笑着说道:“最近常州因为‘苏超’太火了,大家都很喜欢我们‘川’。”
今年25岁的李维佳,是土生土长的常州人,凭借“煎饼歌手”出圈,在抖音拥有230万粉丝。如今,她拜师常州大麻糕制作代表性传承人刘长山,开起了自己的麻糕店。不足40平方米的小店人气高,既有附近居民,也有专程赶来求签名合影的粉丝,甚至还有从英国、新西兰回来的网友。“以前摆摊时,粉丝来了都没地方坐,那时候我的梦想就是有家自己的小店。”
拜师学技:
接手150年的“烫手”非遗
凌晨3点,她便来到师父开的“红梅长轩糕点小作坊”,换上白色工作服,和面、擦油酥、制坯、包馅、烘烤,一番操作下来,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
传统大麻糕制作中,贴麻糕是一项“技术活”——“筒内温度高达200℃,哪怕是老师傅,手腕、大臂处也常常会烫伤。”刘长山伸出双手给记者看,右手的皮肤明显比左手颜色深,手上甚至没有汗毛。
刘长山的徒弟中,李维佳年纪最小,而她师姐已经50多岁。“做好的秘诀就是坚持,但现在想学的年轻人不多了。”他感叹道。
“常州大麻糕有150多年历史,我希望能让更多年轻人、外地朋友通过我的小店了解它。”李维佳以自己的名字为麻糕店命名,装修时,还特意把镶嵌满玫瑰花的“常州”二字贴在了小店外立面“C位”。每次直播时,家乡就在她的身后。
除了小笼包、豆腐汤等小吃“标配”,店里还“上新”了凉菜、解暑饮料等夏日菜单。记者注意到,店面门头上写着营业时间:下午4点到晚上12点。“人均消费十几元就能吃好,还能给客人和朋友提供一个聊天放松的社交空间。”
“如果出门在外遇到了困难,店里会为你提供一餐便饭。”这个暖心举措从李维佳摆摊时就延续了下来。店外,每张桌子旁都撑着一把遮阳伞,周边居民和游客不消费也可以歇脚纳凉。李维佳用行动回馈她收到的每份善意,也尽自己所能传递出更多暖意。
回望“来时路”:
“煎饼歌手”攒下启动资金
李维佳在网络上更广为人知的,是她“煎饼歌手”的身份。打开她的抖音号,230万粉丝,180多个视频作品,1680万获赞,页面向下滑动,每个作品都记录着她的“来时路”。
2022年冬天,李维佳白天上班,晚上在江苏理工学院附近摆摊卖泡面。在朋友伍哥建议下,她尝试边摆摊边直播唱歌。后来又自学做煎饼,“转战”人流量更高的三堡街。没有学过专业声乐的她,拿一根火腿肠当麦克风,在江南小巷里唱着《若是月亮还没来》《会开花的云》等歌曲。许多粉丝被她身上坚持热爱的劲儿深深打动,自发用手机后置灯为她点亮这方“舞台”。
“摆摊日晒雨淋,但唱歌让摆摊不那么苦了。”通过摆摊和演出,她攒下了八九万元积蓄,有了开店的启动资金。“互联网节奏很快,一停下来就会被焦虑裹挟。靠双手挣钱让我觉得更踏实。”2025年4月15日,筹备已久的李维佳麻糕店正式开业。
与传统筒贴大麻糕不同,李维佳店里售卖的是烤箱制作的麻糕。打开烤箱那瞬间,热浪扑面而来。“一天烤8盘,每盘45个,之前每天能卖完,现在天热了客人也少了。”开店3个月,小店虽然“自带流量”,但经营压力也会让她感到焦虑,于是她决定发挥唱歌的特长,为小店增加一些音乐氛围。
店门口竖着两块手写的纸板牌,写着“低坝头音乐会,每晚6点—10点”。“我们店所在的位置就叫低坝头。”店员川川也是直播间里的吉他手,这位95后四川小伙因与李维佳志同道合,选择留在常州生活。每到夜晚,李维佳和川川一个唱、一个弹,客人们开心地跟唱,这样的氛围在城市里显得格外珍贵。
不被“流量”裹挟:
在烟火里重新爱上生活
2024年“五一”假期,李维佳以素人歌手身份登上第八届太湖湾音乐节舞台。面对13万乐迷,身穿一件白色T恤、几乎没有“妆造”的李维佳一开嗓就“控”住了场面。“我希望许过的愿望一路生花,护送那时的梦抵挡过风沙。”一首《一路生花》唱的是她自己,也是每个普通人追梦的模样。
虽然直播为她带来了可观的粉丝群体和流量,但李维佳抵制住了带货赚快钱的诱惑。她的好友伍哥告诉记者:“之前很多商家来找她带货,吃喝玩乐各种品类都有,500家不止,她一样都没做。”
为什么放弃走捷径?李维佳也做过“思想斗争”:如果轻易为产品代言很容易“塌房”,辜负粉丝的信任和喜爱。辛苦经营得来的人气也会轻易失去。“我的粉丝大多数还是学生,正处在树立三观的年纪,我更想传递积极的内容。”
不久前,李维佳以特邀嘉宾的身份出席了常州技师学院举办的毕业季草坪音乐节。常州技师学院学生小沈说:“看着她从摆摊到开店一路走来,原来年轻人可以有很多种奋斗的模样。”
“来坐坐吧,和陌生人拼个桌。在这烟火里,让我们重新爱上生活的琐碎与温柔。”这是李维佳视频里的一段文字。夏天的晚风里有美食、有音乐,还有生活的火花,正因为有了年轻人的创意和活力,这座容得下平凡人梦想的城市又多了一处迷人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