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吴学究 陈瑾 记者 朱轩卿) “我们村有两幢厂房、四间商铺,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租金收入近130万元。”近日,广陵区汤汪街道横沟村党总支书记张志荣准备外出见客商,洽谈入驻事宜。
横沟村,汤汪街道南部一座行政村。城市化后,横沟村成了“空心村”。位于食品产业园的两幢厂房、九龙花园的四间商铺,是村里为数不多的优质资产。围绕优质资产,横沟村全员出动,外出招商。“经过这些年的努力,村里先后落户了汉森熊、打酱油等知名食品企业。”张志荣说,算上土地租金的收入,每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200万元。
据悉,在广陵,村均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25万元,62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在百万元以上,实现了“百万村”全覆盖。
李典镇黄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常年较低,村党总支书记卞宏亮深知“等靠要”没有出路。突破,始于一场集体“三资”大排查。
在系统梳理村集体资产台账时,一组数据引起了卞宏亮的注意:村集体所有的几处老旧厂房虽然主体出租给企业,但大面积的屋顶资源长期闲置,既未产生效益,也缺乏有效管理,成为被忽视的沉睡资产。这些屋顶空着也是空着,能不能变成生钱的“金顶”?在多方考察后,光伏项目以其收益稳定、绿色环保的特点脱颖而出。
如今,这座由集体闲置屋顶资源转化而来、总装机容量83.6KW的“阳光银行”已稳定运行并网,发电收益按时、足额纳入村集体账户,为黄桥村注入了强劲动力。
“党员干部勇于创新,拓宽思路,成立物业公司、农产品营销公司、集体农场等经济实体,多渠道、多元化、多途径促进增收。”广陵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陵利用现有的资产、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村级经济,逐步形成优质稻米、瓜果蔬菜、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在“新农人”、驻村书记的带领下,多方探索村集体经济增收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