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方雨婷
通讯员 叶铭雯 周玲
“原本只打算暂住几天,没想到驿站太暖心,让我决定在这里扎根。”9月4日,在泰兴市“泰青驿站·象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生李馨凯告诉记者,去年大学毕业求职期间他入住驿站,原本只计划短暂过渡,却因这里完善的服务和温馨的氛围,让他从匆匆过客变成了“长留客”。
李馨凯是河南焦作人,大学毕业后,他被泰兴优厚的引才政策和周到的服务保障所吸引,来到泰兴求职。和许多初来乍到的毕业生一样,租房成为他面临的首要难题。
“‘泰青驿站’14天免费住宿政策,为我解决了落脚第一站的困扰。”更让李馨凯惊喜的是,完善的配套设施和温暖的社群氛围让他迅速融入了这座城市,找到了归属感。“从功能齐全的健身房、便利店,到氛围轻松的KTV、电影院,这里不仅设施完善,更汇聚了许多志同道合的年轻人,形成了一个充满活力的社群。”如今,李馨凯已从最初的“短住客”成为驿站的“长租客”,在泰兴稳步就业、安心生活,把日子过得有声有色。
在全市,像李馨凯这样因“驿站”与城市结缘的青年不在少数。“异地求职,住宿是首要关卡,也是年轻人最大的心理负担。”团市委权益部副部长祝烨告诉记者,作为团市委重点推进的民生实事项目,“泰青驿站”自启动以来,以解决青年异地求职的“住宿痛点”为核心,面向高校应届毕业生及毕业两年内的青年人才,提供最长14天的免费过渡住宿服务,帮助他们迈好踏入社会的“第一步”。部分驿站和公寓还试点推出长租服务,为有需要的青年提供更灵活、稳定的居住选择。
同时,“泰青驿站”能为青年人才提供的,远不止“一张床”那么简单。线上,驿站提供政策普及、就业指导和岗位推荐服务,帮助青年迅速熟悉城市发展环境;线下,定期组织城市融入、文化体育、婚恋交友活动,让他们更快找到归属感。“我们不仅要解决青年人才‘落脚’的第一站,更要陪伴他们走好‘融入泰州、扎根泰州’的每一程。”团市委副书记沈妍说。
从热门商圈到产业园区,从人才市场周边到高校聚集区域,我市始终坚持“青年在哪里集聚,驿站就建到哪里”的布局原则,真正把服务站点建在了青年急需之处、心坎之上。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45家“泰青驿站”,覆盖6个市(区),打造2家市级旗舰店,动态提供房源1050套。今年以来,总申请人数达2413人次,累计入住天数4395天。
为了让青年不仅“住得下”,更能“留得住、发展好”,我市同步推出了一揽子精准有力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市域外来泰面试的青年,可申领1000元一次性面试补贴;应届毕业生来泰创业或在实体企业创新,博士研究生每月能享2000元租房补贴,硕士1500元、本科800元、专科500元,最长可领36个月;购房时,博士最高能获30万元购房券,硕士15万元、本科8万元,还有最高3万元/年的生活补贴,连续发放3年。
“我们不仅要让青年人才‘落脚’,更要为他们‘铺路’。”团市委书记钱琨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擦亮“泰青驿站”品牌,推动服务从“有”向“优”升级。一方面,联动更多板块和社会资源,在重点园区、乡镇增设驿站网点,满足青年多元住宿需求;另一方面,着力丰富“驿站+”内涵,集成政策咨询、就业对接、城市体验等服务,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务窗口,同时整合资源,对接重点企业用人需求,推动驿站从短期住宿点向长期赋能平台转变,真正构建起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成就人才的发展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