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常规赛接近尾声,无锡如何落子长远?
2025-09-12 08:07:00
来源:无锡日报
【字号:  】【打印

进入9月,火了一整个夏天的“苏超”常规赛临近收官。从首轮8157位观众,到第十一轮3万多人现场观赛,无锡队的比赛不仅人气实现“三级跳”,更带动消费数据节节攀升——刚刚过去的“苏超周末”,全市消费总金额达24.3亿元,同比增长16.9%。

数字背后,是一场赛事与一座城市的“双向奔赴”。商场大屏同步直播、夜市市集联动推广、“一票欢购”打通消费全链……“苏超”已不仅是球场内的角逐,更成为延伸至城市毛细血管的“活力因子”。

欣喜之余不妨也冷静思考一下:短期赛事热度带来的流量消费终归有限。如何让一场体育赛事超越输赢、跨越赛场,真正“长”进城市肌理,成为驱动消费、链接产业、打造城市品牌的综合引擎?这是摆在无锡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热力十足,撬动消费新浪潮

9月6日晚,当终场哨响,江阴市体育中心的人群散去,另一场经济脉动却蓬勃不息——超四成外地球迷选择留锡过夜,荟聚中心、万象城、恒隆广场、澄江八佰伴等地标性商圈成为外地球迷竞相打卡的热门地点,清名桥古运河景区、灵山胜境、拈花湾等景区涌入大批外地游客。毗邻比赛场地的印象汇,当天客流、销售环比分别增长47.1%、11.9%。

今夏“苏超”以超出预期的热度,重新定义着体育赛事的价值边界。

为有效把“苏超”带来的流量转化为持久的经济动能,无锡配合赛事,利用多个商场、景区、户外广场大屏进行直播,打造遍布全城的“第二现场”,与城市空间、消费场景深度融合。大东方百货不仅设置了两处大屏直播点,更推出“跟着苏超游无锡”主题活动;无锡招商城打造“夏日星空夜市”,有“苏超”的周末客流量达上万人次;宜兴“网红夜市”蛟桥河步行街里,足球激情与地摊经济碰撞出新火花……7—8月,中山路、长江路、太湖新城等多个市商务局重点监测商圈销售额实现同比两位数增长,其中中山路商圈单月增幅超20%。

赛事引流只是起点,真正实现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靠的还是生态构建。8月15日,无锡上线“一票欢购”小程序,消费者可凭借任意“苏超”比赛票根兑换专属福利。截至目前,平台已吸引餐饮美食、家电家居、体育场馆、星光夜市等多个专区超3000家商户入驻,峰值在线人数达1.2万人,累计领券超2万张。一张票根,不再只是入场凭证,而是成为打通全链条消费的数字密钥,实现从“一场比赛”到“一片场景”的跃迁。在三凤桥中山路总店,酱排骨5折等“苏超”专属活动,带动餐饮门店订单数环比增幅31%,这种“核心赛事+关联消费”的模式,显著放大了“苏超”的乘数效应。

市商务局银联商务数据显示,今年7月、8月两个月,无锡消费总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1.6%和17.6%,“苏超”已然成为无锡消费市场中一股不容忽视的热力源,持续影响着城市商业的日常。

破解难题,延展合作新空间

根据赛事安排,本届“苏超”将持续至11月,这为无锡充分延续“苏超”热度、深化赛事影响提供了更长的时间窗口。如何进一步发挥其带动作用,让“苏超+”的故事越讲越精彩?

“消费领域虽已掀起热浪,但‘苏超’所蕴含的能量远未完全释放,其文化价值和品牌潜力还有待深挖。”在网络平台上,“水蜜桃玩偶在哪儿买?”“有没有灵山大佛和水蜜桃结合的文创?”等呼声不绝于耳。

对于此类需求,无锡其实早已有尝试:7月份就推出了融合足球IP、本土元素和非遗技艺的“苏超”无锡队官方文创产品;还有惠山泥人厂打造的“阿福阿喜踢足球”系列T恤和帆布袋,地铁集团发行的水蜜桃主题票卡,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赛事文化的传播半径。问题是,这些与“苏超”相关的文创产品分散在不同渠道,未能形成品牌合力,缺乏持续性的内容叙事和情感链接。

一篇“春晚文章”为强化“苏超”品牌认知、传播无锡城市文化提供了借鉴。惠山古镇映月里、梅里古镇两大街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手打造的文化消费空间“总台文创”店即将试营业,店内设有2025年春晚文创、无锡特有IP文创等80余种产品,让游客一站式“把央视经典与无锡风情带回家”。业界人士建议,“苏超”文创或可参考该模式,通过打造主题文创集合空间、设立官方统一销售渠道等,跳出“零星开发、分散销售”的现状,走向系统开发。

“不妨主动向前,多走几步。”无锡市烹饪餐饮行业协会秘书长葛金磊表示。从6月14日锡常两地联合推出的漫澄光“双城”特产市集,到8月15日宜兴市体育中心举办的“陶淘市集”,在“苏超”的拉动下,七八两个月无锡餐饮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0.5%和14.4%。“无锡美食不能只停留在‘亮得出手’,更要‘走得出去’。”葛金磊提出,当下无锡在主场活动方面已较为深入,但与客场城市的联动仍显不足,跨区域带动作用有限。以徐州为例,当地伏天吃羊肉的“伏羊节”文化,与无锡的三九食羊“补冬”传统恰能互补,“苏超”的主客场形式,为持续挖掘无锡与江苏其他城市同根同源的美食文化提供了契机。

跨界融合,拓宽赋能新路径

事实证明,突破赛场上的90分钟,“苏超”的影响力能够延伸到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与城市合作等多个维度。

8月,无锡日报携手深圳特区报,与滨湖区联动,共同发起“双湾有约 足启新篇”无锡滨湖·大湾区企业考察交流活动。由大湾区企业家代表、投资商、网络大V组成的“双湾球友会”苏超观赛团来到无锡,一边感受足球激情,一边考察产业生态,链接两地发展动能。无锡在历史文化、影视产业、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深厚积累,引起众多观赛团成员的强烈兴趣。“无锡与深圳存在相互赋能、深度合作的空间,双方合作潜力巨大。”深圳市企业联合会、深圳市企业家协会执行会长康永魁表示。

不止于产业招引,“苏超”还能够成为产学研融合的“特殊催化剂”。此前,无锡曾邀请30余位清华大学博士组成“清华工博团”,到锡参加2025高校产学研合作交流活动的同时现场观赛,一场“约球”点燃“特种兵式”产学研交流活动,有效推动了无锡与顶尖高校之间的科技人才互动,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最近,“苏超”的赛事文章里更冒出了不少新苗头。第七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期间,苏州在运河主题文创展上特别设立“苏超有礼”专区,“运博”和“苏超”两大品牌联动实现了双向奔赴。9月12日,2025国际新能源博览会将在常州开幕,创新“能博会+苏超”嘉年华形式,将观赛人群转化为产业受众。兄弟城市放大苏超效应的诸多探索,也为无锡带来了新思路。

“接下来,无锡即将迎来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无锡(太湖)国际智能工业装备产业博览会、CFIC中花大会等多场展会,覆盖产业与消费多个维度。”无锡会展行业策划人表示,当前应提前规划,探索“苏超+展会”的创新联动模式,将体育赛事打造成为会展经济的声量放大器,在激发消费活力、展现产业优势等领域发挥协同效应。同时,抓住“苏超”这一全方位展现城市魅力的窗口,尽早为明年“苏超”赛事的跨域融合与价值延伸做好布局,将无锡“均衡发展”“全民参与”的城市形象推向全国,为后续招商引资、城市推广奠定基础。

(祝雯隽、龚燕、实习生 陈歆怡)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