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加快打造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配的质量技术服务矩阵
2025-09-16 09:20:00
来源:徐州日报
【字号:  】【打印

本报记者 王正喜

“质量”二字,在徐州有一批可触可感的时代注脚——全球第一吊XCA4000在190米高空“穿针引线”,16000马力水平定向钻机一次性穿越1600米,零下43℃无人矿卡驰聘极寒……一张张“国家名片”背后,蕴含着徐州创新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的“质胜之道”。

徐州拥有徐工集团、卡特彼勒、海伦哲等一批链主龙头企业,全市以“质量强企、质量强链、质量强市”为主线,聚焦工程机械这一“一号产业”,系统推进质量变革创新,加快构建与城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配的质量技术服务矩阵,全面赋能以工程机械为核心的创新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全国质量强市建设标杆城市。

以链主企业为牵引

构建质量强企示范矩阵

链主龙头企业徐工集团,全面推广“数智赋能、链接全球”质量管理模式,打造质量强企“样板”。连续32年稳居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第一,连续12年荣登“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首,2025年品牌价值达1398.59亿元,成为全国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

通过导入卓越绩效模式、精益六西格玛、零缺陷工程等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徐工构建了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全业务链路、全价值链的“大质量”体系,推动质量管理从“事后检验”向“事前预防、过程控制、系统改进”转变。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指导徐工争创中国质量奖,打造质量强企“国家标杆”,并依托徐工质量管理模式,向产业链上下游复制推广,形成“一企一策”质量提升路径,带动610家链上企业开展“智改数转”诊断,推动质量强企由“单点突破”向“链式联动”跃升。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组建“质量创新联合体”,放大链主效应,把标准、检测、认证、碳足迹等一次性嵌入产业链,推动徐州工程机械行业十年主导参与5项国际标准、101项国家标准,让“徐州号”标准跟着“徐州造”产品同步出海。国家工程机械质检中心、省智能工程机械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双中心”叠加,年均出具报告超万份,平均为企业缩短新产品上市周期15天。

我市还率先在工程机械行业发布首个“双碳”行动规划纲要,研究产品碳足迹核算及碳足迹管控技术,发布主机及零部件产品碳足迹核算、碳足迹数据管理等公司标准4项,提交3项团体标准,立项申请3项国家级行业标准,持续推动产业链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激活质量治理制度矩阵

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4月份,省市场监管局公布2025年质量认证试点名单,全省共10个,徐州有两个纳入省试点。

丰县在完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区域试点工作之后,又入选省级质量认证服务强企强链强县融合试点。徐工集团获评质量强国建设领军企业、获批省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试点,工程机械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入选省级创新试点。徐州工程机械产业链入选国家总局首批21个跨区域质量强链联动项目。

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金融支持的信心源,我市已有不少企业凭借质量“软实力”换来了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我市积极推动的“苏质贷”“苏质融”等质量金融产品,累计为148家企业融资6.8亿元,实现“质量荣誉”向“信用资产”转化。

我市还深化质量监管制度改革,建立“双随机+信用监管+智慧监管”三位一体质量监管机制,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企业迎检负担大幅下降。在质量安全监管方面,我市聚焦食品、药品、特种设备、工业产品等重点领域,推动质量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以新质生产力为目标

打造质量赋能发展矩阵

当前,徐州工程机械产业呈现企业聚集性强、整体竞争优势明显的态势,产业链正由粗放式转向更加专业化、精细化、高端化的发展模式。

我市以质量技术服务矩阵为支撑,全面赋能工程机械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转型,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工程机械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6.2%,质量贡献率超40%,新质生产力加速涌现,成为全国工程机械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典范。

高端化方面,推动超大吨位起重机、无人矿卡、水平定向钻机等“大国重器”质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造全球工程机械“质量高地”。智能化方面,加快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推动产品质量在线检测、智能诊断、预测性维护,产品智能化水平提升30%。绿色化方面,开展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推动产业链单位产值能耗下降8%,绿色产品产值占比达40%。服务化方面,发展工程机械后市场服务,建设二手机交易平台、设备租赁服务平台,培育“产品+服务”质量竞争新优势,让更多“徐州造”走向全球。

从“质量立企”到“质量强链”,从“质量基础设施”到“质量治理制度”,我市以系统观念构建起与现代化产业体系相适配的“质量技术服务矩阵”,探索出一条“质量赋能产业、产业反哺质量”的良性发展路径。下一步,徐州将锚定“建设质量强市、打造区域质量高地”目标,持续深化质量变革创新,加快打造全国质量强市建设示范标杆,为江苏“走在前、做示范”贡献更多徐州质量力量。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