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城企协同・共促就业友好——国聘“就业友好城市”及“员工友好企业”双评价项目发布会在京举行,无锡凭借产业发展支撑、就业服务保障、职业发展潜力、生活环境品质、人才就业生态五大维度的出色表现,获评全国首批“就业友好城市”,就业工作获得全国层面的认可。
荣誉背后,是一套环环相扣、持续发力的政策“组合拳”,稳稳地托举着无锡就业“基本盘”。
在君来湖滨饭店,今年刚毕业的曹玲巧已能从容应对各类贵宾接待。一年前,她还是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大多停留在课本上。“在学校里学到的更多是理论知识,而酒店的见习让我真正把所学用到实际工作中。”她表示,通过一对一的带教模式,自己全面掌握了前厅服务流程,熟悉了系统操作、入住登记、账务处理等实务技能。饭店前厅部大堂经理罗钢认为,就业见习有效帮助毕业生从“学生心态”平稳过渡到“职业心态”。“相比社会招聘,毕业生在校期间就按照职业标准接受培训,更容易塑造和融入企业文化。”他表示,这种“前置培养”模式,既为企业精准输送了合适人才,也大幅缩短了毕业生的适应期。
就业见习为学生打通从校园到职场的“最后一公里”,“强技行动”则为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铺就一条就业“快速路”。作为首批试点项目,江苏省无锡技师学院举办的高校毕业生数控编程专项培训班,吸引了来自国内13所高校的24名离校未就业毕业生参加,郑州轻工业大学的学员王同学正是其中一名,“培训让我系统学习了数控编程实操,提升专业技能水平的同时,也缓解了毕业后求职的焦虑。”培训班采用“70%实操+30%理论”的教学模式,学员通过考核后便可签约入职在锡数控加工企业,初次就业率高达96%,基本实现“结业即就业”。
就业服务也在“家门口”持续升温。在古运苑社区就业服务站,一台接入梁溪区智慧就业服务平台的设备,被居民们亲切地称为“就业顾问”。手持消控证的“85后”李女士前来求职,体验后欣喜地说:“输入证书信息,系统很快就推荐了几家匹配的企业,非常方便!”社区党委书记姚琳介绍,设备投用3个月来,已成功服务上百人次。“来站里求职的多为4050人员,接入AI系统的设备让他们查询岗位和政策更方便,求职变得更精准高效。”
截至9月末,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1.4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31万人,组织青年参加就业见习5035人,支持成功自主创业1.18万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4.54万人,优化提升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41个。
(杨子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