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丁国灿 管永
近年来,宿迁围绕传统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创新构建“615”产业体系,持续强化产业链培育,着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加速壮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作为全球最大的再生纤维生产基地,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吨再生纤维,相当于回收利用300多亿个塑料瓶,等效减排二氧化碳100余万吨。江苏芮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孔文龙表示,该公司通过布局再生聚酯纤维项目,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产品迭代,不断提升发展的“含绿量”与“含金量”。
传统产业构成宿迁经济的“基本盘”,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其增加值和营收占比均超过七成,利润占比超过九成。宿迁抢抓设备更新与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全面启动传统产业焕新三年行动,实施产业结构优化、设备更新改造、产品提档升级等七大举措,以“一链一策”推动传统产业向上游延伸、向高端跃升。
纺织产业是宿迁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作为“中国纺织产业基地市”,宿迁拥有规模以上纺织企业527家。10月15日,记者在江苏桐昆恒阳化纤有限公司看到,智能落筒机器人运转不停。随着织造、加弹、聚酯、印染等子项目陆续投产,这里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织造车间,每日有50万米坯布完成从“油”到“布”的蜕变。该企业持续加大投资,已在沭阳累计投入超过150亿元。
近年来,宿迁将原有的“6+3+X”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为“615”体系,聚焦新能源、高端纺织、绿色食品、机电装备、绿色家居、新材料六大产业集群,打造膜材料、晶硅光伏、激光光电、化学纤维等15条重点产业链,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实现突破,助力新兴产业“聚木成林”。
目前,宿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光伏新能源、膜材料、激光装备等细分领域已形成一定特色与比较优势。2023年,新能源产业产值突破1040亿元,同比增长16.05%,成为宿迁首个千亿级产业。
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导力量。2024年4月,宿迁市制定出台《宿迁市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打造制造端前沿新材料、新型储能、氢能产业,打造应用端元宇宙产业的“3+1+X”未来产业体系,推动未来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产业深度融合、协同发展。
以宿豫区为例,今年上半年,该区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规上企业营收达82.15亿元,同比增长21.7亿元,同比增长35.9%,营收总量和增量位列全市第一。京东数字金融产业园顺利开园,宿迁互联网法庭揭牌成立,京东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完成签约,数字经济中心、电商大厦等新一批载体即将投入使用,低空经济产业园、机器人产业园、算力产业园等项目加快推进。
为抓好未来产业“变量突破”,宿迁市积极对接省“10+X”未来产业体系,审慎选择赛道,切实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陆续在前沿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第三代半导体、虚拟现实等未来产业领域进行布局。
“我们将立足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定位,聚焦‘615’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地标产业和优势企业,推动产业向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积极创建全国绿色食品、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膜材料等产业地标,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宿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李民富表示,宿迁将坚持以实体经济为根基,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传统产业“存量焕新”、推动新兴产业“增量壮大”、抓好未来产业“变量突破”,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