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探访全国重大典型、陆军第82集团军某旅“刘老庄连”
2025-10-16 08:1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陈月飞 倪方方 陈珺璐

【战旗故事】

1943年3月,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82名官兵在江苏淮阴刘老庄阻击日伪军千余人,战斗从拂晓一直持续到黄昏,先后击退敌人5次进攻,毙敌170余人,终因寡不敌众,全连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战后,当地群众又选送82名优秀青年参军,新四军第三师七旅重新组建连队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刘老庄连”荣誉旗帜于2015年、2019年、2025年三次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

高铁、地铁、动车、汽车……9月14日,记者一行12个小时旅途辗转,从闷热的江苏南京赶到寒意凛凛的塞北草原,寻访一面早已熟悉却未曾亲见的战旗。

那面诞生于江苏的“刘老庄连”战旗,刚刚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式上光荣接受党和人民检阅,如今又飘扬在某野外驻训地,引领“刘老庄连”加入新的演训。“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我们都是‘刘老庄连’人。”茫茫塞北草原,官兵们战意震天。

阅兵归来第一件事就是向先烈报告

秋日的塞北草原,战车轰鸣、铁翼飞旋。9月15日下午,又一次实战化训练开始。

“‘敌’炮火覆盖主攻通路!”通过释放烟雾弹遮蔽视野,轮式步战车快速驶近“敌”堑壕。车刚停稳,官兵们就如猛虎出林般腾跃下车,迅速分成两个三人战斗小组,相互掩护杀入堑壕。

“投射烟雾弹,后排掩护!”……官兵们一路猛冲巧打,相互配合通过一个个拐角、清理一个个掩蔽部,枪声有节奏响起,手榴弹不断在“敌”藏身的死角爆炸。空中,无人机监视着可能出现的“敌人”。很快,他们成功攻下了这片堑壕。

“今天我们组织的是夺占堑壕训练。82年前,‘刘老庄连’战旗诞生的那次战斗,也是堑壕作战。”“刘老庄连”连长朱明朝说。

时间倒回1943年3月18日那个清晨,江苏淮阴刘老庄,新四军第三师七旅十九团四连为掩护淮海区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安全转移,全连八十二勇士依托交通壕,与千余日伪军展开殊死搏斗,接连击溃敌人5次冲锋。

“子弹打光了就用刺刀捅,刺刀捅弯了就用枪托砸,枪托砸断了就用铁锹砍,铁锹砍断了就用牙齿咬……战斗从拂晓持续到黄昏,直至82名勇士全部壮烈牺牲。”讲到动情处,连队政治指导员戴天骄不由地停顿。

这一战,被朱德同志称赞为“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陈毅同志誉之为“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

如今的“刘老庄连”荣誉室,陈列着一根捅弯的枪管、几件被烧焦的护木。“面对潮水般涌来的敌人,八十二勇士不退半步,像钉子一般死死铆在阵地上,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而这支步枪的枪管,就是前辈们在与敌人贴身拼刺刀时捅弯的。”来自刘老庄的中士张宇航担任连史讲解员以来,每逢新战士下连、新干部报到,都会向大家讲述连队“传家宝”的故事。

当地群众收殓埋葬了烈士忠骸后,选送82名优秀青年参军,新四军第三师七旅重新组建连队,并命名为“刘老庄连”。如今,这面82年前授予连队的老连旗旗面已经褪色泛黄,而肃立于战旗前的官兵,依然如当年一般钢浇铁铸。

前不久的阅兵式上,“刘老庄连”荣誉战旗在副连长王宸一高擎下光荣通过天安门广场,第三次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任务结束后,王宸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在陆军方队受阅的10名战友带着战旗回到连队驻地,面对英烈墙向老前辈们报告:“你们的牺牲,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你们的精神,我们代代传承!”

像82年前一样随时准备战斗

结束当天的演练,抖落身上的硝烟尘土,朱明朝感慨,和82年前一样是堑壕作战,但战法打法、力量编成都大不一样。“我们采取有人无人编组、立体侦察打击、人车协同突入的战术手段,装甲步兵作战样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一面战旗,见证着巨变。

前些年国防和军队改革中,“刘老庄连”和全军许多英模连队一样,面临转型重塑。由装甲步兵向合成营体制下装甲步兵转型后的首次演练,一向攻无不克的“刘老庄连”险尝败绩。连队一级上士伍林回忆说,当时战友们人人都在思考,怎样与炮兵、工兵、侦察等力量要素共同“攥指成拳”。

随后,“刘老庄连”官兵几乎放弃全部休息时间。只要有空,他们就会到友邻分队拜师,了解装备性能和作战运用战法,学习组网建链本领,到其他部队求教协同方式……

“以前觉得步兵能冲锋就是本事,如今一个班就能协同炮兵火力打击、呼叫对空火力掩护,真正形成了一个精干多能的独立作战单元。”去年一场实兵演习,朱明朝带领连队在阵地进攻中,面对“蓝军”重重防御,连队通过战场侦察、空地协同,成功引导空中火力,精准破开“敌”阵。

82年前的那场战斗猝然爆发。如今在“刘老庄连”营房门前,“距离下一场战争打响还有0日”的标语格外醒目。

他们在时刻准备着。2023年连队在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期间,联南苏团部队司令部要求,快反分队要在5分钟内完成出动准备。作为中国维和步兵营快反班班长,“刘老庄连”二级上士王祥坚信“中国军人可以更快”。王祥拿着秒表,带着班内成员逐点逐秒优化环节、强化训练。联合国战备能力检验评估考核那天,快反班仅用113秒便完成出动准备,联南苏团考核官员赞叹这个速度“除了中国军人,没有人能做到”。

去年,连队担负旅战备秩序规范试点任务,他们将任务细化到人、物资定位到班、时间精确到秒,整建制出动时间大幅缩短,成果被全旅推广使用。在实战实训中磨砺胜战刀锋,近年来,该连多次担任新课题攻关、新战法试训任务,连续3年军事训练成绩总评优秀。

“相信拥有更先进武器装备,拥有‘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精神的我们,一定能够做到‘钢多气盈骨更硬’。”朱明朝坚定地说。

170位刘老庄人在连队成长成才

夕阳下,得知记者是江苏老乡,刚刚结束训练的连队班长杨永杰高兴地自我介绍:“我是连队第6300名战士,也是现在连里现役年纪最大的刘老庄籍战士。”

1943年连队重新组建后,为纪念先辈壮举,时任官兵决定让连队花名册的序号从“第83号”起始。自此,这个序号便和“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连魂精神一起,延续至今。今年3月,编号延续到“6679”。接过这个编号的新兵董洪运,下连之初便为自己定下目标:争当训练尖子,不能让“刘老庄连”荣誉战旗蒙尘。

杨永杰从董洪运身上,仿佛看到了11年前的自己。2014年入伍后,得知“刘老庄连”距离新兵连不到百米,他激动地写下了到“刘老庄连”的自荐信。如愿以偿后,他从连史馆一张照片上,发现了当时还在上初中的自己。

每年3月18日,刘老庄的乡亲都会聚集到淮阴八十二烈士陵园祭奠先烈。2009年,杨永杰也参加了祭奠活动,与远道而来参加仪式的“刘老庄连”官兵代表一同,被相机定格在照片中。杨永杰告诉父亲这场“重逢”,父亲叮嘱他:“当年82位烈士是为保卫我们家乡牺牲的。一定要在连队好好干,给刘老庄人争光。”

自此,杨永杰的姓名就屡屡出现在各级“龙虎榜”上。然而一次小比武,由于当天身体不适,他意外“落败”,屈居第二。自那以后,他一门心思扑在训练场上:手榴弹使用练到优秀,他仍不满足,继续向更高水平冲锋;掩体构筑达到满分,他继续练习单手挖掘,模拟战场受伤情景……就这样,他随后两次代表连队参加集团军比武,力压一众对手捧回荣誉,并获评“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

每年评选“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是“刘老庄连”的传统。今年,年轻的刘老庄籍战士袁梦驰光荣参加九三阅兵,并被连队评为“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这既是对血脉的赓续,更是对官兵的激励。”戴天骄介绍,只有成为尖刀上的刀尖,才有资格将自己的战斗编号与八十二勇士传人画上等号。

“刘老庄连”有一面长6米、宽4米的“勇士旗”,旗面上签满历年被评选为“新时代刘老庄八十二勇士”官兵的名字。他们中许多人来自江苏,甚至就来自刘老庄。82年来,先后有170名刘老庄籍战士在连队矢志奋斗、成长成才。他们中最年轻的朱肖杰,满怀憧憬地对记者说,“连队的老班长们都是我的榜样,我将向他们学习、刻苦训练,做一名优秀的战士,传承好‘刘老庄连’的精神。”

始终把人民群众掩护在身后

“刘老庄连”荣誉室中,有一块木板做的“生死牌”。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中,它曾矗立在武汉段洪湖大堤上。28个昼夜,“刘老庄连”官兵们面对远超警戒水位的洪水和岌岌可危的大堤,没有后退一步。

如今,泛黄的“生死牌”和连旗共同陈列在连队荣誉室,成为始终把人民群众掩护在身后铮铮信念的传承。

“刘老庄连”第5980名战士马崇智服役19年,是连里现役战士中服役时间最长的。马崇智告诉记者,执行重大任务,连队总是把战旗带上,它给了大家前进的源源动力。

在鲜红的旗帜下,2008年汶川地震后,连队仅用20个小时就从中原腹地疾驰灾区参加救援。2023年,受台风影响,津冀地区突降暴雨,旅队奉命紧急出动。考虑到当时“刘老庄连”大部分官兵正在执行国际维和任务,26名留守官兵中多为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新兵,旅党委起初并没有安排他们参与救灾。看到灾情不断发展,26人主动写下请战书、摁下红手印,“我们‘刘老庄连’全体官兵誓死要上抗洪一线、誓死要上抗洪一线、誓死要上抗洪一线。”

旅党委最终批准了他们的申请。他们雨夜驰援灾区,在任务最吃紧的数十个小时里,像先辈们那样坚守阵地,用身体构成防洪堤。灾后重建中,他们中不少人手掌磨得鲜血直流、脚底泡到破损发炎,无一人叫苦喊累,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如今,那张摁有26枚红手印的请战书,也被收藏进连队荣誉室。回忆这些年随连队参加抢险救灾任务的经历,如今已是下士的李梦翔说,“人民群众需要我们出现在哪里,哪里就有咱人民子弟兵的身影。”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