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羚 张慧颖
通讯员 徐业峰
国庆中秋“超级黄金周”期间,我市以1000余项文旅活动,串联水乡诗意与烟火气息,用文化底蕴与创新体验,为游客打造了一场“可观、可玩、可品”的假日盛宴,全市文旅市场持续升温。据初步统计,8天假期,我市接待游客约685.34万人次,同比增长30.21%;实现旅游收入约41.9亿元,同比增长28.35%。
文化盛宴
传统与现代交融焕新魅
这个假期,泰州文旅以文化为魂,让传统韵味与现代活力交织绽放。梅兰芳纪念馆内,“梅腔映皓月,京韵闪国庆”京剧快闪秀惊艳开场,铿锵的锣鼓声中,梅园艺术团携手京剧票友与中戏学子带来的《穆桂英挂帅》《智取威虎山》,引得游客纷纷驻足欣赏。来自南通的陈阿姨格外投入,她笑道:“梅园我已来过两次,但每次都有新收获。张謇与梅兰芳先生的深厚情谊,让我们对这里有着特殊的感情。”馆内的“梅韵芳华·艺传四海——梅兰芳文化大使之路”特展,也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
10月6日,泰州市图书馆举办“国潮中秋 衣袂华章”中秋节主题活动,读者身着襦裙、曲裾、袄裙等形制各异的汉服,听汉服文化专题科普,制作中秋灯笼;泰州市博物馆则举办“浮生夜游”活动,上演民乐演奏和汉服祭月典礼,还有茶艺、灯谜、制灯等体验活动,在可感、可触、可参与的沉浸式传统文化体验中,让游客感受中秋佳节的浪漫氛围和独特魅力。
夜晚的望海楼上空,当800架无人机变换出凤凰、“国庆快乐”等图案时,来自安徽滁州的大学生小陈,高举着手机拍摄:“太震撼了!必须发朋友圈,让同学们看看泰州的夜景有多美!”
消费热潮
多元场景激活经济活力
文旅消费场景不断创新,让“游玩”与“消费”无缝衔接。
泰州文旅集团以“泰州十一漫游记”为活动主题,以凤城河风景区为主阵地,为市民游客打造了一场“逛市集、看演出、赏非遗”的沉浸式文旅大餐。“凤城好市”里,体验拓印的游客李女士拿着自己的作品笑称:“第一次尝试拓印,成品很有纪念意义,打算带回家当装饰。我还给孩子买了布老虎手作。”“八方来财”活动中,上海游客李先生拿着刚赢来的“银票”去买奶茶,“用银票消费特别有成就感,有种边玩边赚钱的快乐!”假期前6天,凤城河风景区及其周边景点已累计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同比增长11.16%,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增长33.4%,带动景区及周边街区商户营收超2000万元。游客在泰州人文三水间探寻幸福生活答案的同时,也为城市文旅消费注入强劲活力。
泰州早茶成为国庆中秋假期的“流量担当”,各地早茶店生意火爆,“早茶三宝”蟹黄汤包、烫干丝、鱼汤面备受游客喜爱。多家早茶店门前,等待就餐的队伍绵延数百米。“为了吃这口早茶,我们早上4点多就出发了,干丝滑嫩,鱼汤面鲜到掉眉毛,果然没白来!”来自南通的游客吴先生吸着面条,一脸满足。某早茶店负责人李伟说:“早上3点就备货,每天接待1000多人次,看到大家吃得开心,再累也值。”得益于常泰长江大桥通车,泰兴早茶店迎来大批常州游客,客流量较平日周末激增五成以上。
秋风起,蟹脚痒。国庆中秋假期,正是螃蟹膏满黄肥的上市佳期。兴化千垛景区抓住这一美食IP,推出了“品蟹赏菊”主题活动。在景区特设的品蟹套餐体验区里,清蒸大闸蟹的鲜香弥漫在空气中,挑逗着每一位游客的味蕾。山东来的赵女士跟家人分食螃蟹,“早就听说兴化螃蟹肥,今天尝了果然名不虚传,蟹黄满到流油,我们准备带两筐回去”。
沉浸体验
全龄友好解锁多样趣玩
针对不同人群需求,泰州全域推出全龄友好型文旅活动,让每个游客都能找到乐趣。
亲子家庭偏爱互动项目,在桃园景区的松果乐园里,市民陈女士正陪孩子写生,“平时工作忙,难得有时间陪孩子接触自然、画画,他开心,我也觉得踏实”。靖江市长江文化中心的航天国防科普巡展、磐石机器人乐队·江苏首展,吸引大批亲子家庭打卡。海军舰艇文化园的“军港之夜”活动同样亮眼,灯光映照下的舰艇格外威严,游客通过声光电装置沉浸式了解海军历史,“既能看夜景又能学知识,非常适合带孩子来”,无锡游客张先生说。
年轻人则钟情新潮体验。凤城河畔的鱼灯巡游现场,游客小林正跟着队伍拍照,“鱼灯亮起来时,特别有古风感”;姜堰区博物馆的“天目山西周古城”数字体验区,游客郑先生戴着虚拟设备“穿越”,“以前逛博物馆觉得枯燥,现在有了数字技术,仿佛回到了古代,太有意思了”。
中老年人更喜欢传统文化。乔园里举办的古琴雅集以琴为媒,以园为境,十二首经典曲目如同一卷徐徐展开的人文长卷,勾勒出秋意、山水、情思与家国情怀。“在园林里听古琴太有氛围感了,让心灵沉静,这才是假期该有的松弛感。”广东游客周女士闭眼仔细聆听,结束后仍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