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黄琳燕
10月6日,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的笪桥灯市上,灯彩与月色交相辉映,巷子里人声鼎沸,来自江西的游客盛女士穿着汉服、手提花灯,在街道间穿梭。“这两天游玩了玄武湖、牛首山,今天白天去了颐和路和大报恩寺遗址景区,一会儿还打算去老门东,明天想去新街口逛德基、吃南京美食。”盛女士说,南京好玩的地方太多太多,表示有机会还要“二刷”。
每到假期,南京就会频繁上榜各类旅游目的地Top榜单,游客量破千万人次已成为各个假期的常态。一年四季客流如织,南京何以成为四季常青的文旅和消费高地?答案就藏在以人为本、持续推动文商旅体展深度融合、创新发展中。
聚人气:四季有约,把“假日热”做成“日常态”
“这条路太美了,非常震撼,等梧桐叶变黄后我们还要再来一次,到时候还可以去栖霞山看红枫。”10月3日上午,山东游客赵先生在陵园路的人群中连连举起手机拍照打卡,当场就和朋友定下了再游南京的计划。
一年都有好景,四季都是旺季。春天到梅花山赏梅、到鸡鸣寺看樱花,夏天到玄武湖观荷,秋天梧桐落叶黄金铺道,冬日灯会流光溢彩……一年四季,南京都有“节气式体验”。不管是国际梅花节、玄武湖荷花节等依托自然景观的观赏活动,还是秦淮灯会、博物馆奇妙夜等人文互动体验,南京每季都有“定制IP”。
“我觉得南京是一座非常适合旅游的城市,既有很多自然景点,又有历史文化底蕴,而且还很现代化。这座城市具备了多种不同的气质,老少皆宜。”来自广州的游客陈女士一家今年把国庆、中秋假期的旅游目的地定在了南京,游览了南京多个景点、品尝了众多南京美食后,她表示这座城市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并直言:“南京好吃好玩好逛的实在太多了,值得一来再来。”
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季季都精彩——这样热闹的景象在南京已成为常态。近年来,南京以“南京国际消费节”为抓手,紧扣四季特点,紧抓重点节点,持续开展贯穿全年的“四季有约”消费促进活动,促进文商旅体展融合发展,培育建设近悦远来、主客共享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让市民游客在南京从吃住行到游购娱都有更好的体验。今年,南京围绕“阳春焕新季,仲夏不眠夜,金秋潮荟季,暖冬跨年庆”主题,开展“四季有约”消费促进活动。眼下,“四季有约·金秋潮荟季”正在火热进行中,300余场消费促进活动结合潮流购物、休闲旅游、美食打卡等秋日消费特点,给市民游客带来更好的消费体验。同时,南京还以“苏超”“秋糖季”为契机,推出形式多样的促消费活动,激发经济新活力。
悦人情:全城可逛,多元融合体验“无边界”
每逢假期,南京“顶流”商场德基广场总是人头攒动,8楼的德基艺术博物馆也迎来一次又一次的客流高峰。游客戴上智能手环,一键穿越“入画”,在数字《金陵图》中身临其境地感受宋代南京的风土人情和市井繁华。商业、文化、科技“联袂”打造的新场景成为吸引流量的利器。去年,德基艺术博物馆客流总量超800万人次,外地客流量占比75%,今年前三季度,总客流量超600万人次,假期峰值单日客流量突破5万人次。
这种融合正呈现“国际潮”与“金陵韵”的双向赋能。在熙南里历史文化街区,笪桥灯市系列活动从早到晚轮番登场,越剧、黄梅戏、相声、京剧、白局、皮影戏等多戏台点位的近百场演出上演,市民游客逛非遗市集、与沿街NPC互动、观赏非遗灯彩等,度过了一个有声有色、有滋有味的假期。
“首发经济”的崛起,更让南京成为国际品牌与本土文化的“试验场”。近3年,南京引进各类品牌首店上千家,其中不乏全球首店、亚洲首店等高能级首店,越来越多的高端品牌入驻南京,让市民游客在南京常逛常新。“我在老门东买到了很有代表性的非遗绒花,又在新街口逛了全球首店,我觉得南京很‘全面’。”游客金女士说。
文艺范与烟火气的碰撞更显城市魅力。南京森林音乐会吸引乐迷跨省而来;科巷新市集内,游客跟着本地人感受城市日常烟火;刚开街的南湖记忆三期项目,游客漫步其间重温旧时光;梅花糕、盐水鸭、牛肉锅贴、鸭血粉丝汤等南京美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品尝……
把博物馆开进商圈,让菜场成为景点,南京的“长红”密码,在于打破产业边界,将文商旅体展等多要素编织成一张无边界的“体验网”。今年爆火的“苏超”举行期间,南京凭借一张小小的球票,串联起体育、旅游、商业、文化等多个领域,遍布全城的第二现场打造“全域”主场、“全时”主场、“全效”主场,并以“三进”(农村优质农产品、优秀乡村文化及乡土文化人才进城)活动串联城乡,不仅激发了经济活力,更为市民游客带来充满欢乐的精彩夏天。来自湖北的游客何小姐是一位旅游和摄影爱好者,她说:“南京街头巷尾都是风景,随便逛都有惊喜,走到哪里都好玩,随手一拍就很出片。”
暖人心:贴心服务,“宠游客”体现城市温度
游客突然心脏不适,通过玄武湖景区的“码上求助”标识牌成功实现医疗救助;游客丢了包,热心人捡到后,工作人员主动联系将包归还……每一个人流如织的假期,总有暖心的故事在南京流淌。
“长红”的背后,是南京这座“博爱之都”的服务温度。双节假期里,南京6000余名文旅志愿者坚守服务一线。“博爱钟山”“我爱玄武湖”“快乐猩球志愿者俱乐部”“紫金草”“六朝青”等40多支文旅志愿者队伍,活跃在重点景区、文博场馆、美丽乡村等地,开展文明引导、秩序维持、旅游咨询、公益讲解、特殊群体帮扶等志愿服务,用心用情服务八方来客。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的基础保障。南京推出“宁放心”消费智慧平台,实现“线下购物线上退、本地消费异地退、先行垫付极速退、优品展示放心购”等业务功能,消费者不仅可以通过平台提出退换货申请,还可以对商家的服务进行评价。平台上线以来,全市大型综合体入驻率达100%,7天无理由退货承诺兑现率达100%。
“我们在玄武湖把相机掉进了湖里,工作人员花了一个小时,帮我们把相机打捞了上来。”游客王女士分享了自己在南京的旅游经历,称赞南京是一座文明、有爱的城市。
从“春牛首”到“秋栖霞”,从“米其林美食”到“数字化看展”,从“码上求助”到“先行赔付”,南京把文商旅体展的深度融合写进一年四季,把“宠游客”嵌进城市治理的每一处细节。当“四季有约”成为常态,当“全城可逛”成为基因,当“贴心服务”成为底线,南京的“出圈”密钥就藏在文化活起来、商业火起来、旅游暖起来的全局操盘里。正是这以人为本、创新融合的“四季剧本”,绘就了南京四季客流如织的“长红”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