溧阳“生态打法”抢滩生物智造
2025-05-12 07:47: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张宇熠

医疗器械如何加速实现国产替代?技术研发如何减少试错成本?建立共享实验室助力中小企业突破技术瓶颈……日前,院士专家、高校团队、企业家、投资人在溧阳生物智造产业座谈会上掀起“头脑风暴”。像这样奔着解决问题去的“大会小会”,贯穿溧阳生物智造产业园建设始终。

尚处建设期,溧阳生物智造产业园就已吸引20家企业和3家科创平台预订“席位”。在规划图纸上,记者看到,园区预留土地用于建设小试厂房、中试厂房、生物制造车间、甲类仓库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等配套设施。“这些都是企业‘刚需’。”溧阳高新区投资促进局局长许微宇告诉记者,为论证园区建设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高新区管委会邀请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以及设计方、施工方反复沟通,筹备了近一年时间。“定下方案后,场地平整工作仅花了28天。”

一座产业园的良性发展关键在运营。“从前期招商到后期运营,由一个专班负责。”许微宇介绍,园区以“五个一”(即一产业、一载体、一平台、一基金、一专班)的“生态打法”,为科研团队和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规模5亿元的溧阳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生物制造专项子基金配套落地。这也迅速吸引江南大学团队入驻园区,与溧阳共建合成生物产业转化中心。聚焦生物食品领域,该中心以研发型平台公司的运作模式,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问题。江苏省奥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参与共建。该公司董事长朱为民表示,公司将更注重孵化培育功能,建设公共验证中心和中试熟化基地,为更多科研团队和初创公司提供工程化验证等服务。

走进奥谷生物工厂区,空气中散发着“面包香”。这种香气来自发酵工艺。深耕特种糖赛道近20年,奥谷生物形成自主的酶转化技术与制备体系,生产的海藻糖占全国40%的市场份额,供货好利来、港荣蒸蛋糕、溜溜梅等知名烘焙和零食品牌企业。为降低原料成本,公司还在东北布局2处生产基地,海藻糖年产量可达20万吨。

科技成果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就要“走通”从实验室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路线。“敞开资源是为了更好地整合资源。”在朱为民看来,打造产业转化平台是一个“种树造林建生态”的过程。在溧阳高新区,这种“生态效益”愈发显现。围绕打造“158N”(即“央企系”1家、“中科系”5家、“高校系”8家、其他联合创新中心N家)科创平台体系,溧阳已集聚14家科创平台,其中8家位于溧阳高新区。依托新型科创平台,溧阳高新区累计孵化和吸引超百家企业。

一边装修,一边销售。在2400平方米的溧阳先进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实验设备陆续进场安装。同样是研发型平台公司,溧阳先进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由溧阳高新区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这已是双方第二次合作。在溧阳考察期间,上海交大团队惊喜地发现,溧阳不仅拥有与医疗芯片产业相匹配的上下游企业——在半导体细分领域位居前三的米联客公司,还有研究方向互补的前沿科创平台——长三角物理研究中心医用应用物理公共技术平台。“这仿佛就是为我们而设,对于初创企业,完善的产业生态远比给场地、给优惠政策来得更可贵。”溧阳先进医疗器械创新中心运营总监林珂说。

技术价值需要市场验证。溧阳先进医疗器械创新中心采用销售与研发同步进行的模式,规划了从基础医疗器械到定制芯片、定制AI的发展路线。林珂认为,溧阳不仅拥有良好的科研资源,还有机制灵活的产业转化平台,地处长三角,直面市场,把科技成果转化环节放在溧阳极具优势。

瞄准成为合成生物精准发酵领域标杆,溧阳生物智造产业园的目标是一年内孵化10个以上高附加值项目。溧阳市委常委、溧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朱威表示,园区将进一步推动构建与新质生产力更加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高效整合人才、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让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努力打造长三角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生物智造创新发展高地。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