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都
通讯员钱钰玲陶禹歌
4月22日,来自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等5所省外的高校科研团队同日到访全国高校生物医药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南京)(以下简称“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围绕8个优质早期项目合作落地进行了深入交流;5月23日,复旦大学药学院将带着项目团队来到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多个项目将在此进行路演……“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不断建设完善全流程服务体系,省内外优质的生物医药项目正在逐渐汇聚到分中心来。”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运营负责人吴昊博士介绍。
自去年年底正式揭牌以来,近半年的时间,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围绕人才队伍培育、科研项目服务、健全资金支持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在这里,高校科研人员可以免去设备、资金、上下游资源等“柴米油盐”的后顾之忧,全身心投入科研成果转化工作。截至目前,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已遴选医药成果1123项,入驻项目31个。
技术经理人提升“信任度”
作为教育部和江苏省携手共建的首个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专门聚焦高校科研成果不好转、不能转、不敢转等诸多痛点和难点,明确以服务高校早期科研项目建设为主要任务。为此,分中心打造了一支140余人的专兼职技术经理人团队,已接洽全国高校68家。
“团队的工作就是登门(校门)、入室(实验室)、进院(医院),为技术找市场,为市场挖技术。”吴昊说。
郝晓明是一位专职技术经理人,谈及分中心的建设进展,他坦言:“从最初洽谈落地第一个项目以来,到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分中心在高校圈里的吸引力正在不断增强。”
在郝晓明看来,除了“国字号”招牌,技术经理人团队的专业性也提升了高校项目团队对分中心的“信任度”,“在接洽全国各大高校的过程中,我们的技术经理人团队拥有专业技术、市场、金融背景,让项目团队在创业时可以放心把我们当成‘娘家人’。”
值得一提的是,分中心的兼职技术经理人来自各个领域,正发挥出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兼职技术经理人包括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部门的工作人员、投资机构的投资经理、企业的负责人等,他们推荐和引进了很多项目,为分中心不断扩大‘朋友圈’。”郝晓明说。
项目团队实现“拎包入驻”
在生物医药领域,新药研发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经过无数次试验与验证,需要高精尖的设备作为支撑。记者在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的质谱中心看到,仅高分辨质谱检测仪就配备了40多台。分中心工作人员介绍,每台质谱检测仪的价格高达数百万元,对高校项目来说,是进行科研转化必备的设备。
去年下半年,南京大学生物学博士、南京鼓楼医院博士后王亚峰和团队开始考虑将团队相关的研究成果转化并创办企业,在与分中心对接后,王亚峰带着成果入驻,注册了英诺思(南京)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从高校到落地在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不过一两个月,我们就组建好了10人团队。”王亚峰说,这里设备配置十分齐全,极大减轻了初创企业负担。现在,英诺思团队一边为客户提供免疫细胞分离及功能检测等科技服务,一边进行免疫分析试剂盒的自主研发。
星智云开(南京)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EO李源及其团队来自北京大学,致力于高校转化的新技术为神经与心血管药物研发提供服务。“分中心为我们对接了一系列先进的实验设备与专业技术团队。”李源说,从硬件、配套技术人员到数据处理软件与算法,分中心都提供了支持,极大提高了研究效率。而吸引团队远道而来的还有另一个因素,那就是江北新区生物医药谷集聚了大量星智云开的潜在客户。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不仅是一座连接技术转化的桥梁,更是创新企业的孵化器。我们通过为高校团队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支持,让项目团队可以‘拎包入驻’,并助推他们发展壮大。”吴昊说。
“软件”服务推动“双向奔赴”
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对高校项目的吸引力,不仅源于高精尖设备这样的“硬件”,还包括金融服务、知识产权服务这样的“软件”,这些都让入驻项目提升了发展壮大的信心。
凯乐生物是南京生物医药转化中心入驻项目,依托东南大学项楠教授项目团队技术,专注于流式细胞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总经理杨威介绍:“只用了两周时间,600万元贷款就成功获批并发放,没想到这么快。”贷款快速发放的背后,是分中心主动为企业对接两家银行,利用定制化信贷创新产品,分别为企业提供了500万元和100万元的贷款。
芩领医药是由中国药科大学基础医学与临床药学学院创办院长郭青龙教授创建,研发方向聚焦于天然来源创新药物的开发。公司总经理孙中英介绍,借助分中心服务转化平台的硬件设备,企业快速推动了多个项目的研发工作,同时也得到了多家金融机构的助力。
据了解,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已建立84亿元规模的全生命周期的资金支持体系,包括财政资金、天使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银行信贷等,以金融“活水”护航科技成果转化全过程。
“加速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分中心还提供早期项目知识产权服务、生物医药前置审评服务、高校研发物品快速通关、高校成果医企协同互助等各项服务举措,为入驻项目降门槛、提效率。”吴昊表示,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将持续发挥科技中介作用,促进高校与企业的双向奔赴,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