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安莹) 10月21日,2025年度长三角卫生和健康专题合作组工作会议在苏州召开。会议围绕长三角卫生健康一体化如何从“共识”走向“共建”、从“共建”迈向“共享”展开深入探讨。各方表示,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聚焦重点领域,突破瓶颈壁垒,让2.3亿长三角居民享有更高品质、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健康服务。
在医疗机构合作方面,多地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南京鼓楼医院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双院双专科”战略合作,推动专科深度协同。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邀请上海儿科专家开展技术指导15次,成功实施“儿童心房扑动的射频消融”等新技术,提升区域儿科诊疗水平。
合作办院也取得新进展。瑞金医院太仓分院于10月正式运行,开放床位1000张,进一步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瑞金医院无锡分院在学科建设上成效显著,2个专科获批无锡市重点专科,其中骨科入选江苏省重点专科建设单位。苏北健康管理中心依托上海优质医疗资源,今年已服务群众1.2万余人次,推动优质资源下沉。
近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持续推进医疗机构跨区域合作、公共卫生整体联动和卫生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截至目前,三省一市共建的6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全部开诊;瑞金医院无锡分院、仁济医院杭州湾医院、曙光医院安徽医院等一批跨区域合作项目相继落地,有效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覆盖范围。在便民服务方面,出生“一件事”实现跨省通办,办理时间由原来的18天压缩至不超过5天;长三角地区直接结算医药机构已达45512家,群众跨省就医、购药更加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