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家企业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江苏融合”
2025-10-22 08:15: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蔡姝雯

江苏人工智能企业——思必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9月以来捷报频传:其控股子公司驰必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一鸣智能客服大模型,顺利通过国家网信办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备案;思必驰自主研发的声音转换算法,也成功通过国家网信办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至此,该企业在深度合成服务领域已累计通过7项算法备案,涉及语言大模型、数字人生成、语音识别、语音合成、机器翻译及声音复刻等关键领域,实现了从语音生成到内容创作的全链路覆盖。

与此同时,思必驰的AI语音技术,正迅速融入、赋能多个产业。在智能汽车赛道,与全球60余家汽车品牌达成合作,近300款量产车型、超1500万辆量产车辆搭载了其技术与产品,让“人车对话”更智能流畅;在智慧物联领域,与海信、海尔、美的等近200家客户携手,其AI语音技术应用范围覆盖黑白家电、机器人小家电及消费电子等细分品类,让AI技术“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智慧办公场景,吸顶麦克风系列产品已服务北京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百余所高校以及多家企事业单位,最新发布的AI办公本X5系列,率先实现了端侧大模型的完整部署,将会议效率推向新高度。

“‘十四五’以来,我们在核心技术和产业应用上持续获得突破,这正是源于坚定践行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思必驰董秘、CMO龙梦竹表示,为破解行业共性“卡脖子”难题,企业在各级部门支持下,积极探索、创新联合攻关机制,突破了传统产学研模式存在的创新链多环节“断裂”弊端,构建起“0—1—N—0”产学研用创新融合新路径,有效弥补了单体创新的局限,加速推进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双向赋能。

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2022年,思必驰获科技部批准建设“语言计算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依托该国家级平台,联合高校、科研院所与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

联合高校共建实验室——今年3月,思必驰牵头,联合上海交通大学、苏州大学共建“江苏省语言计算及应用重点实验室”,聚焦语音语言、群体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瓶颈开展原始创新和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技术成果在实体经济中规模化应用,为产业升级注入AI动能。

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2022年11月,牵头成立“苏州市人工智能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汇聚13家单位,打造“开放的产业赋能型”创新载体,以算法突破、平台建设、技术共享、产业赋能为目标,推动联合攻关、资源整合、场景实践;2024年1月,牵头建设的“江苏省人工智能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获批,成员单位覆盖智能制造、医疗、金融等领域企业及长三角重点高校、科研机构,共同构建开放共享、技术产业相融合的创新平台,加快人工智能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2024年6月,牵头成立“长三角语言计算创新联合体”,开展包括跨模态知识谱图增强的语言大模型研究、大模型重点行业应用等在内的四大攻关任务,探索包括协同创新、成果分配等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机制,推动技术成果快速产业化。

如今的思必驰,已拥有近100项全球独创技术,已授权知识产权近1700件,其中已授权发明专利667项、软件著作权近400项,构建起对话式人工智能全链路技术创新体系与工程系统研发能力;截至2024年末,累计牵头或参与70余项标准制定,包括国家级、行业级和团体级,其中50项已进入实施阶段,涵盖数据标注、语音识别、声纹识别等AI技术应用,以及智能汽车、智慧物联、智慧办公等场景,为行业规范发展贡献力量。

“从承建国家级创新平台到三次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龙梦竹表示,总书记赋予江苏“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上打头阵”的重要使命,作为人工智能行业龙头企业,思必驰将依托语言计算国家级创新平台,运营好三级创新联合体,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牵头+高校支撑+产业链协同”的创新网络,立足江苏、放眼全球,让中国AI技术走向世界。

记者手记

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

思必驰的成长轨迹,折射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江苏融合”路径。

多级联动的政策体系,为企业创新发展绘就清晰蓝图——从省级层面来看,江苏前瞻布局未来产业,通过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支持政策,鼓励思必驰等企业攻坚前沿技术,为创新指明方向;市级层面,苏州打造“1+15”人工智能行业应用推进体系,支持企业大模型研发,为技术落地提供丰富场景,让AI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生活;园区层面,苏州工业园区精准提供产业与政策扶持,引导企业研发垂域大模型,并通过结构性减税降费,切实降低企业研发成本,为创新“减负松绑”。

尤为关键的是,江苏积极鼓励由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主体。思必驰从苏州市到江苏省再到长三角创新联合体的“三级跳”,正是政策引导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成果,有效加速了技术突破与产业化进程。而企业自身也主动作为,构建以高端人才为核心的研发体系,深度参与行业标准制定,不仅夯实了自身技术实力,更在产业链中掌握关键话语权,巩固了行业引领地位。

从一家企业看全省,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正成为江苏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五年来,江苏支持行业龙头企业等组建了25家省级创新联合体、牵头6个长三角创新联合体,推动多个行业领域技术迭代、产业升级;占规上工业企业34.6%的高新技术企业,贡献了42.8%的工业产值和71.5%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成为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力量。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