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累计投入6.69亿元苏陕协作资金
2025-10-17 07:54: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许 愿

社区工厂里机声隆隆,技能培训班座无虚席,东西部联动招聘会人头攒动……江苏与陕西两地围绕“促就业”温暖牵手,正悄然改写无数家庭的日常。

在就业领域,江苏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6.69亿元,落地项目250个。近日,记者走进陕西,探寻这条由苏陕协作铺就、稳就业稳人心的发展之路。

手握一把修脚刀,踏出就业致富路

提到陕西紫阳,很多人想到的是秀美的山水和古老的秦巴山区。但如今,这里还多了一张“流动名片”——一群紫阳人,手握一把修脚刀,踏出了一条实实在在的致富路。

9月,来到紫阳修脚师就业创业示范园,修脚师见习基地门口已经坐满了来排队免费修脚的老人。“每周来一次,蛮舒服的。”陈爷爷乐呵呵地说。95后修脚师杨衡在紫阳县免费接受了修脚培训,正现场为陈爷爷修脚,“今天是实操课。听说毕业后,每个月能挣七八千呢!”

杨衡口中的“培训基地”,就是紫阳县职业教育中心。三楼实训教室里,1998年出生的曹乾祥正在老师邱祖凡的指导下练习按摩手法。“父母就是在这里学完后,去贵州开了家修脚店。生意好的时候,足浴师月入能过万,我也心动了,就来学学看。”

邱祖凡告诉记者,这里的学员年龄从20岁到50岁不等。学校依托苏陕协作资金,推出“三包两免一补”的培训模式——包吃包住包就业,免学费、教材费,还补贴往返路费。12天培训结束后,学员可被推荐到陕西、江苏、重庆、上海等地的合作门店上岗。

“紫阳修脚师”如今已是全国知名劳务品牌。修脚足浴产业劳务收入占紫阳县劳务总收入的70%以上。2024年该县修脚产业年营收308亿元,带动5.4万紫阳人就业,普通技师月薪6500元以上,千人年薪超50万元。

记者了解到,紫阳县已累计举办修脚师培训班780余期,4.5万人接受培训。为擦亮品牌,紫阳县还注入苏陕协作项目资金8000万元建设紫阳高新区修脚足浴产业园,主体已完工,并投资苏陕协作项目资金400万元新建紫阳修脚师就业创业示范园。不只是“修脚师”,“镇安月嫂”“旬阳建工”等一批劳务品牌也在苏陕协作的土壤中茁壮成长。全省已培育劳务品牌158个,带动近400万人就业创业。

家门口的“零工驿站”,线上线下齐发力

9月的一个上午,记者走进向阳镇的“零工驿站”。一进门,就看见罗建材正俯身在登记表上认真填写信息。“亲戚朋友好多都在这儿找着活儿了,我也来试试,看有没有招驾驶员的。”

近年来,紫阳县联合常州新北区投入对口帮扶资金,在蒿坪镇、向阳镇两个镇建成标准化“零工驿站”,打造集现场招聘、技能培训报名、就业政策咨询、补贴申报等一站式服务平台。驿站通过对接本地社区工厂、富硒茶产业园区、商贸服务企业及江苏优质企业,建立实时更新的“岗位需求清单”,实现用工信息精准匹配。

向阳镇的“零工驿站”2024年底建成。“最近,我们刚刚结束了养老护理培训和电子商务培训,培训全部免费,还会提供50元每天的生活补助。”负责人唐毕峰介绍。

紧接着,记者又来到蒿坪镇的“零工驿站”,这里虽不大,但五脏俱全。一块大屏幕上正实时滚动着各类招聘信息,岗位被清晰分为“安康本地”“外出务工”“苏陕专区”和“零工”几大类,一目了然。

群创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徐远兵介绍,蒿坪镇“零工驿站”每个月都会更新200条左右的招聘信息,今年已为1200多人提供就业服务。“岗位大多是临时或季节性的,比如采茶、煎土豆、拔青菜……”

“我们有12个零工群、300多个乡镇群,几乎全满,还开发了线上小程序,用户接近2万。”徐远兵说,驿站会定期举办苏陕协作专场招聘和直播带岗,线上线下齐发力,帮企业招人,也帮群众找活。

据介绍,陕西省将零工市场建设作为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健全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自2024年起,推进苏陕协作零工市场提质提升行动试点工作,促进务工双向便利。截至目前,已分两批在陕西省9市21个脱贫县(区)开展苏陕协作零工市场提质提升项目建设,助力实现脱贫地区灵活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

毛绒玩具“织”出秦巴山里的童话

走进陕西安康汉阴县的民安玩具有限公司,仿佛踏入一个童话世界。流水线上,工人们低头忙碌,手中的针线穿梭之间,玲娜贝儿、草莓熊、米老鼠……一个个可爱的形象渐渐“活”了起来。虽然这些玩具“出生”在陕西安康,它们的身体里,却流淌着来自江苏的资金血脉与技术基因。

“我们企业2018年12月在安康正式开工。”民安玩具的负责人许荣飞说,他们一家原本在扬州高邮做毛绒玩具,后来响应政府号召来到安康。“高邮产业成熟,但工人大多在50岁以上,劳动力紧张。”他指着车间里忙碌的身影,“我们安康厂有420名员工,年产值能做到3800万元左右,订单主要来自欧美,去年除了卡通角色以外,还开始接明星周边。”

时间倒回2017年,安康还是陕西的贫困地区,人们提到这里总离不开“穷乡僻壤”的印象。一个深居秦巴山区的城市,如何与“萌萌哒”的毛绒玩具产业结下不解之缘?

转机与“苏陕协作”密不可分。在援陕干部的推动下,安康市积极承接东部毛绒玩具产业转移,脱贫攻坚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3.1亿元,实施毛绒玩具产业项目143个;累计投入苏陕协作资金4.18亿元,实施社区工厂项目186个。自2017年12月第一家毛绒玩具厂落地、第一只毛绒玩具下线起,该产业在安康迅速生根发芽,到2025年上半年,全市在营毛绒玩具企业806家,吸纳就业2.2万人,实现产值47.14亿元。

在恒口示范区兴起的毛绒玩具文创产业“五大中心”,如今已成为当地的耀眼之星,36家企业在这里聚集,形成从原辅料、电商、研发到进出口贸易和物流的完整产业链。这里推出的与央视联名的龙年吉祥物“龙辰辰”、以七仔熊猫为原型的“熊猫七仔”等产品都成为市场上的爆款。

位于“五大中心”内的恒安玩具公司,车间里一派忙碌。行政经理闵华说:“企业在扬州有20多年历史,通过招商引资落地安康。这里劳动力充裕,政府在房租、水电上也给了很多优惠。”

产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在“五大中心”附近的恒创职校成为毛绒玩具人才的重要输出地,校长范明艳表示,他们已经开展了缝纫工、互联网营销师等多项工种培训,服务安康苏陕协作30家企业。

从一把修脚刀开辟的致富新路,到“零工驿站”里装满希望的岗位信息,再到秦巴山区织出的毛绒玩具童话——苏陕协作正以多元而扎实的方式,为陕西劳动者打开一扇扇通往稳定就业与美好生活的大门。资金、技术、理念的持续注入,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在家门口端稳了“特色饭碗”,也让协作共赢的种子,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