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海关、边检等部门发现口岸设施需维修时,需要线下发函到口岸管理局,再由管理局协调维修单位处理,流程冗长、纸质文件难追踪、资金统计繁琐。现在,提交申请、审批、维修、结算全流程线上走!”新疆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口岸管理局通关科科长闫正宇在手机上点开“零星维修管理系统”,屏幕上实时更新的维修进度条,让他忍不住感慨效率的飞跃。
曾经,霍尔果斯口岸运营有着不少堵点,传统工作模式效率低、核验慢,企业遇到紧急通关等个性化需求时,只能反复跑腿协调,既耗时间又容易出疏漏。“那时候就盼着能有办法更高效便捷。”闫正宇说。
改变,从一个个“小而灵”的智慧系统落地开始。在江苏援伊·连云港工作组的支持和协调下,连云港电子口岸公司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带着“解决一个痛点,落地一个功能”的思路,从连云港奔赴霍尔果斯,驻扎在口岸一线,从系统调试到人员培训全程跟进,提升霍尔果斯口岸数智化能力水平。
近日,一家企业进口的生鲜货物需快速通关,通过系统提交申请后,口岸管理局半小时就完成审议,货物顺利入境。“既没打乱常规秩序,又解了燃眉之急。”企业负责人点赞道。
这得益于连云港技术团队在“通关预约排队系统”基础上,新研发的“通关协调业务监管系统”。企业通过系统提交个性化需求,口岸管理局在线审议并快速反馈,既保障常规通关秩序,又通过规范化流程为通关的特殊场景提供“绿色通道”。
“边民互市报名签到系统”更让边民们省心——线上填信息、线下刷身份证“秒签到”,合作社通过系统一键生成报名清单,以往半小时的核验流程,现在几分钟就能完成。
“我们就是从一个个小需求入手,慢慢形成本地化的智能方案,组成口岸的‘智慧大脑’。”连云港电子口岸新疆分公司技术负责人陈镜宇告诉记者。
这些系统的顺利落地,离不开江苏援疆和多方的协同。在霍尔果斯电子口岸科技有限公司办公室里,总经理汶波的桌上摆着一份“智慧口岸建设清单”,从霍尔果斯智慧口岸与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运营,到口岸数据资源的整合运维、物流商贸智慧系统的研发应用……在汶波看来,这些看似零散的系统,如同口岸的“毛细血管”,共同织就“高效、协同、智能”的服务网络。
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口岸管理局局长胡来杰表示,连云港与霍尔果斯,一东一西,携手合作,霍尔果斯智慧口岸建设一定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