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8月镇江经开区工业技改投资超28亿元,同比增长6%
2025-09-22 07:46: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晏培娟 钱飞

通讯员 王丽青 范昀 陈莹

9月15日,世索科(镇江)化学品有限公司白天鹅二期电子级双氧水扩建项目正式投产。该项目对现有工业级双氧水产品进行品质提升,产出高纯电子级双氧水,广泛应用于半导体芯片生产中的清洗和蚀刻环节。

曾经以化工、造纸、汽车零部件、港口等传统产业为支柱的镇江经开区,近年来加快传统产业焕新步伐,引导传统产业企业勇攀产业链高峰、拥抱数智转型、实现绿色低碳发展。“协调解决制约企业成长的瓶颈问题,推动产业提质升级、做强做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镇江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李朝阳说,今年1—8月该区工业技改投资达28.1亿元,同比增长6%。

更高端,向着产业链新兴方向迈进

9月17日,在位于镇江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的镇江奇美化工有限公司光刻胶生产区域,记者通过中控室的电子监控显示屏看到,无尘车间里25名工人正在生产线上作业。“我们是ABS塑胶产品龙头企业,进军光刻胶领域有一定的基础和研发实力。”奇美化工光刻胶生产车间负责人马忠国说,他们生产的光刻胶产品已稳定供应京东方、惠科等国内液晶显示面板企业,市场占有率达20%。

作为全市唯一的化工园区,镇江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园依托现有产业,鼓励企业向各自产业链新兴方向迈进,着力打造“以电子化学品为先导的高端精细化工”和“以功能高分子材料为主导的化工新材料”等两条主导产业链。目前园区已有电子化学品企业10家、化工新材料企业56家。

2000年落户镇江经开区的阿雷蒙已经历5次扩建,该公司在镇江经开区设立了研发创新中心,成功将业务从传统燃油车扩展至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电池包、热管理系统及摄像头清洗方案。

镇江经开区以化工、汽车零部件两大传统产业为基础,在推动传统产业企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招引链上企业,全力打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两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1—8月,两大产业链开票销售达109亿元。

更智能,数字赋能降本增效向未来

9月18日,在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仓储厂区内,记者看到,叉车驾驶员轻点工业平板,便能了解当前工作要求,进行货物装卸。“各项工作任务经智能算法统一调度后实时下发至终端,极大提升了操作精度与跨部门协同效率。”金东纸业信息技术部课长许田忠说,全厂已部署600余台工业手机与近百台工业平板,实现生产数据实时采集与生产流程动态优化。日前,金东纸业凭借高端文化用纸智能工厂项目成功入选2025年度卓越级智能工厂项目名单。

为传统产业企业插上数智“翅膀”。今年以来,镇江经开区以政策分析、实地研学和梯度培育为主线,举办各类学习对接活动8场,覆盖企业300家次,推动实施“智改数转网联”项目40余个。全区33家2025年江苏省先进级智能工厂中,有14家为传统产业企业。

在镇江港港区,无人斗轮堆取料机灵活抓取货品,“交”给绵延数公里的自动化流程线,年吞吐量超亿吨的作业前沿难觅人影。“我们已融合智慧安全、应急监管、远程诊断、后勤保障等10余个5G应用场景,并建成数字孪生平台,打造港区一张图。”镇江金港港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廉国栋笑着说,这一模式正在向外推广,每年还能为公司创造效益。

更绿色,低碳转型为企业发展留白

9月18日,在镇江江南化工有限公司,负责人焦国平指着鳞次栉比的反应塔说,草甘膦合成中产生的母液通过定向转化装置被转化为焦磷酸钠,草甘膦反应中副产的氯甲烷通过回收装置输送至有机硅装置使用,而有机硅生产中的副产盐酸经过净化处理,又被重新送入草甘膦反应环节。“我们首创的‘氯—磷—硅三元素循环技术’,每年不仅可以节省成本超2亿元,还减少1.18万吨标煤的碳排放,单位产品能耗下降25.7%。”

绿色发展,为产业未来发展留下空间。镇江经开区持续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方向转型,49家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中,18家为传统化工、造纸、汽车零部件企业,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万元产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超过24%。

在光大环保能源(镇江)有限公司的中央控制室里,大屏幕实时显示着炉膛火焰燃烧及环保排放指标情况。该公司实施废水全量回用、沼气提纯利用等项目,不仅帮助企业处理废水、垃圾,还能够通过生物脱硫工艺将垃圾产生的沼气转化为燃气提供给周边企业。

引进垃圾处理企业、建设刚性危废填埋处置项目、打造企业集中供热管网,镇江经开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助力传统产业企业逐“绿”而行、向“新”而生。

作者:  编辑:马丽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