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郑玉倩
“以前送完单想喝口热水得跑老远,现在社区站点里微波炉、空调啥都有,累了还能歇脚充电,心里特别暖!”伴随着连日的阴雨,徐州的气温骤降。在云龙区子房街道党群服务中心的新就业群体服务站,刚送完早餐订单的外卖骑手王磊,正用站点的微波炉加热牛奶,服务站工作人员则忙着添补饮水机里的热水,整理医药箱里的感冒药和创可贴。考虑到降温降雨容易着凉,这些应急物资比平时准备得更充足。这温暖的一幕,正是徐州用心用情服务新就业群体的生动写照,让奔波在风雨里的劳动者,随时能找到一处遮风挡雨的“暖心港湾”。
9月11日,徐州市委组织部发布《全市新就业群体基层服务站点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在前期建成覆盖乡镇街道、社区服务站点的基础上,以“小切口、办实事、解难题、重服务”为导向,聚焦快递员、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从硬件升级到服务拓展,从资源整合到情感关怀,推出七大务实举措,全力构建方便、快捷、管用的立体服务矩阵,让新就业群体在城市打拼更有归属感、幸福感。
鼓楼区 10分钟服务圈 让关怀触手可及
“又累又渴的时候,能在这儿喝口水、歇会儿,还能量量血压,太方便了!”工作日下午,外卖小哥余海潮走进苏北农贸市场北侧的鼓楼“新”驿,在沙发上歇息片刻后,又熟练地使用站点的血压仪测量血压。
在鼓楼区,各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的“五个一”基础服务始终“不打烊”——一张休息椅、一杯饮用水、一个充电口、一台上网设备、一套应急药品,满足新就业群体的基本需求。同时,食品保鲜加热等便民服务随时在线,站点内还贴心设置读书角、学习区,方便大家利用碎片时间学习交流。通过留言墙、意见簿等渠道,站点动态收集新就业群体诉求,不断优化服务举措,如今已形成涵盖技能培训、法律援助、子女教育等领域的24项特色服务清单。
为让服务更贴近需求,鼓楼区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科学选址,以街道、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商圈、楼宇、园区等党群服务中心为辐射支点,将服务延伸至新就业群体集聚的快递站点、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等地,高标准打造90个基层服务站点。这一布局不仅扩大了服务范围,更编织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三级便捷服务矩阵,暖“新”服务圈由原来的“15分钟”缩短到如今的“10分钟”。近日,万科城社区旁的暖“新”驿站即将开工建设,鼓楼区新就业群体服务站点密度持续提升,真正实现“转角就能歇脚,服务触手可及”。
云龙区 建得好用得好 让驿站成为“安心补给站”
中午12点半,正是外卖配送的高峰时段,外卖小哥李师傅快步走进云龙区彭城街道兴隆社区的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熟练地接水、给手机充电。“自从有了这个驿站,再也不用蹲在路边等单了,累了能歇脚,手机没电了能充电,心里踏实多了。”李师傅笑着说。
为让服务站点真正“活”起来,云龙区持续推进新就业群体基层服务站点高效运营,通过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各站点统一配备标识牌、休息桌椅、微波炉、饮水机、医药箱、储物柜等设施,以完善的功能和舒适的环境,成为新就业群体每日奔波路上的“安心补给站”。在特殊天气,驿站的使用频率显著增多。“以前最怕下雨天,手机没电、衣服湿透,订单还特别多,只能在路边硬扛。”一位浑身湿透的骑手刚跑进黄山街道绿地北社区驿站,就迫不及待地拿起纸巾擦拭,“万达广场附近商家多、单子多,现在能在驿站避雨、充电、喝热水,感觉有了‘避风港’。”
彭城街道莲花社区服务驿站坐落于石磊小区嵌入式社区内,紧邻徐州饮食文化博物馆,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齐全的设施,自启用以来,几乎每天都有外卖骑手、快递员前来歇脚。截至目前,云龙区新就业群体服务驿站累计服务已突破5000人次,单日最高服务超200人次,真正实现了“建得好更要用得好”的服务目标。
泉山区 创新服务机制 让温暖双向流动
午后烈日炎炎,外卖骑手郑杰刚结束一波送餐高峰,大步流星地走进“金山甄选”暖“新”驿站。他熟练地坐下给手机充电,接过志愿者递来的温水,感慨道:“这累半天能有个地方歇脚充电,真是救急了!”
在泉山区金山街道金山社区,“金山甄选”暖“新”驿站不仅配备休息区、充电点、饮水处、应急药箱和免费无线网络等“五个一”基础服务,还拓展了政策咨询、学习交流、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多元服务。“上周我刚在这里参加了街道举办的交通安全培训,现在送餐路线规划更科学了,也更安全了。”郑杰指着墙上的宣传告示说。
最让郑杰津津乐道的,是驿站的“网格+积分”机制。“昨天送餐路上发现小区护栏损坏了,反馈给网格员就能积20分,刚好能换购‘金山甄选’的折扣券。”郑杰打开手机展示积分商城,满脸笑意。这一机制不仅鼓励新就业群体参与网格治理,还为他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利。不久前,家住金山花园的李阿姨到“金山甄选”购买生活用品,顺便咨询医保业务,郑杰通过“金山甄选”微信小程序接下跑腿服务,帮李阿姨将材料送到街道便民服务大厅,既方便了居民,也为自己赚了积分。
针对夜间作业群体,泉山区打造“泉新驿站”服务样板,站内休息桌椅、饮水机、微波炉、淋浴器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深夜奔波的劳动者提供温暖港湾。围绕新就业群体“停车难、充电难、学习难”等需求,泉山区还在35个重点站点推出“定制化服务”:永安街道荣景社区设“骑手专属充电位”,王陵街道醒狮社区配电动车智能换电柜,七里沟街道新语社区联合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免费义诊和寒暑假子女托管,翟山街道花语社区依托“社区食堂”推出专属优惠套餐。同时,借鉴智慧社区建设经验,站点引入“泉码通行”系统,新就业群体扫码登记即可自助使用,以智能化提升服务效率与体验感。
徐州各区以差异化实践细化服务举措,让新就业群体的需求被精准回应。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基层服务站点872个,配备便民家电2300余台,增设充电换电设施450余处,梳理“爱心商家”1200余家。下一步,徐州将持续推动服务站点“建好、用好、用实”,把服务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