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汪滢 李鑫津
通讯员 杨开轩
“凭借电子纸绿色显示技术出海,多年来持续深耕欧美及日韩市场,我们赢得了亚马逊、三星等国际头部客户的认可。”日前,在厦门举办的第二十五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扬州经开区外贸骨干企业川奇光电分享了其全球化战略布局及海外市场拓展成果。
作为全球电子纸显示技术的领军企业,川奇光电今年1—7月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达57.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36%。公司总经理刘书延言语中透着自豪,“全球首块75英寸彩色电子墨水屏投产后,迅速获得市场认可。从黑白到彩色,从小尺寸到大尺寸,正是凭借这一颠覆性创新,川奇光电撬动了国内外市场增量。”
川奇光电的业绩,正是扬州经开区外贸进出口逆势飘红的生动注脚。今年1—7月,该区进出口总额达168.68亿元,同比增长16.6%,占全市比重23.1%。在全球贸易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这份成绩单的背后,是经开区“两主多强”产业体系的硬核支撑与政府服务的精准赋能。扬州市委常委、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张利日前在调研企业时表示,持续优化服务机制,经开区要为企业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精准的政策支持,助力外资、外贸企业更好发展。
“全区外贸高度依赖制造业企业,制造业进出口占全区进出口总额比重超85%。”扬州经开区商务局副局长彭培伦介绍,在“两主产业”即新型显示与新能源产业中,新型显示以68亿元进出口额占据全区40%的份额,成为当之无愧的外贸龙头;而新能源领域以23.2亿元进出口额占据全区13.8%的份额,随着天合光能新项目投产,有望拉动全年进出口额增长8亿元。更令人瞩目的是“多强”的支撑力量,全区100多家外贸企业中,中集通华、中集智能、森欧等20家龙头企业贡献了88%的进出口额,且增幅普遍超20%,形成“头雁领航、群雁齐飞”的产业生态。
“进出口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在于产业链的韧性与政府服务的温度。”彭培伦的办公桌上,一份重点企业监测表详细记录着龙头企业的订单动态。针对全区外贸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各类需求,经开区建立外贸重点企业服务群,每周跟踪外贸订单、物流保障等关键环节。在川奇光电拓展国际市场的过程中,遇到进口环节的政策难题时,经开区商务局主动靠前服务,联合扬州海关、扬州市商务局等上级部门,通过政策解读和流程优化,帮助企业及时化解成本压力。该区还协调远洋物流为汇通化工开通“专船通道”,将成套化工设备从扬州港直运马来西亚,既解了企业“拆零运输”的燃眉之急,又保障了价值3亿元的订单。这种“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服务,成为经开区外贸稳增长的隐形推手。
在中集通华的生产基地,半挂车生产线正赶制发往东南亚的订单。企业通过东盟博览会等国际展会打开了东南亚、西非等市场,订单来源由以往欧美市场为主转变为以东南亚、西非等新兴市场为主。企业负责人坦言,正是政府鼓励并帮助企业积极对接广交会、华交会等展会资源,才让他们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这一转变折射出经开区外贸市场的战略调整。数据显示,全区对美进出口占比从2024年的7%降至如今的不足3%,而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进出口的占比则不断攀升。日前,巴西拉古纳市、澳大利亚巴拉瑞特市市长受邀实地考察经开区企业,对中集智能的露营式智能集装箱产生极大兴趣,并促成合作意向。“藏”在经开区智谷大厦里的智能装备企业江苏维拓自动化,近两年也在积极试水国外市场,去年将亚硫酸智能装备出口南亚,今年又陆续签订中亚订单。
“我们既要保住88%重点企业的‘基本盘’,也要激活12%中小企业的‘新动能’。”彭培伦表示。不久前经开区帮助金韵乐器申报参加国外展会。“下一步将推动更多像金韵乐器这样的古筝传统企业转型,鼓励传统企业走出去,深化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产业合作,让外贸增长的韧性更足、成色更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