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通讯员 扬港宣 记者 方天 默然 实习生 谢意) 7月9日,扬州港六圩作业区3号泊位,随着“明勤”号货轮完成9套共计7.3万方风电整机设备作业启程前往南非,扬州港风电设备出口装运总量历史性突破1000万方。这标志着扬州港在风电设备综合出口基地建设上实现了新跨越。
港口是重要基础性、枢纽性设施,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近年来,扬州经开区推进港产城融合发展,与扬州港共建港口物流产业园,目前已有10多家风电生产、代理、采购、物流等企业落户集聚,形成了涵盖叶片生产、塔筒制造、物流运输等的风电装备制造全产业链条。
为建立起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港口竞争新优势,扬州港持续在硬件配置、作业场景、技术改造等方面发力,担当风电企业“金牌合伙人”。2024年4月,扬州港与徐工集团联合研发国产最大吨位风电正面吊,并申报《港口长大件正面吊装卸作业技术要求》团体标准获批立项。自正面吊投产以来,已完成塔筒、叶片、轮毂、机舱等风电配套设备安全装卸4000余件,有效提升作业效率40%。
“扬州港风电装运业务发展时间短、发展速度快,短短几年间就实现从‘初试锋芒’到‘行业标杆’的进阶。”扬州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赵守才介绍,2019年,扬州港正式引入风电大件类货物。从第一片风叶进港,到出运突破千片,再到眼下多家大型生产制造企业临港建厂,五年多时间,风电装运业务量稳步攀升,逐渐形成稳定产业链。今年上半年,扬州港已完成风电、大件设备中转量185万方,同比增长189.74%。
业务快速发展的同时,扬州港硬件建设也突飞猛进:高标准改造完成45万平方米风电设备专用堆场,供风电企业货物短期中转、长期堆存;完成3号泊位改扩建,对高速出口及港区通道进行拓宽改造,有效解决了超大叶片进港的瓶颈问题;目前多港区具备风电设备船舶接卸能力,并提供“24小时定制化”服务,成为风电设备生产企业的中转基地,企业可通过水陆联运、水水中转等多种方式“汇聚到港、配舱装船、整机出运”。
“未来,扬州港将继续坚持把建设‘风电设备综合出口基地’作为港产城联动融合、产业集聚的重要突破口,持续提升在风电设备等重大件作业上的核心竞争优势,打造百亿级风电产业集群,更好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赵守才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