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思为
7月1日,徐州出台了《关于推进场景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以场景创新为核心,打通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之间的通道,目标到2027年开放200个以上的场景机会,成为全国领先的“场景驱动型”实体经济实践高地。
立足“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民生服务、社会治理”四大主攻方向,徐州如何系统布局全要素、全周期、全领域的场景创新生态,让新质生产力的活力从这片热土奔涌而出?
场景驱动
打通科技创新“最初一公里”
当前,国际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新兴技术革命重塑产业格局,如何打通从“科学原理”到“工程技术”的转化桥梁,在从“跟跑”迈向“并跑”甚至“领跑”的关键机遇期抢占先机?
以重大科研平台为支点,徐州正通过场景创新打破技术转化壁垒,让实验室里的“种子”在现实土壤中快速生根结果。
走进徐州市区卧牛山下100多米处的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这里已经构建了“1台—1站—N基地”科研平台,除传统的地下能源资源开发外,其研究内容更涵盖深地空间智能建造、物质封储与安全防护等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产业方向的课题。
向地球深部要资源、要空间、要安全,依托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徐州不断开发“深地空间热能储用”等前沿场景,为科技创新找到了极具潜力的应用出口。
然而,前沿科技成果的转化往往面临概念验证的难题,如何加速转化新兴产业的科技成果?
聚焦打通成果转化“最初一公里”,徐州加速中国矿业大学概念验证中心建设,推动从基础研究到技术验证、技术应用以及成果产业化的全过程有机衔接,吸引社会资本推动科技成果形成产品、迈向市场化产业化。
不仅如此,把握未来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徐州医科大学肿瘤生物治疗国地联合实验室、江苏省细胞治疗药物产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徐州还积极开展细胞和基因技术创新攻关,实现从技术创新到临床试验再到医疗保健全链条闭环。
以场景为驱动,近年来,徐州重点谋划高能级创新平台布局,创新推出“供需对接—示范引领—生态培育”全链条推进机制。通过建立场景需求数据库,形成“企业出题、院所答题”的协同模式,缩短技术产业化周期,推动科技成果向新质生产力的高效转化。
场景赋能
推动产业发展“迭代升级”
作为省内唯一一座肩负老工业城市振兴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双重任务的城市,如何依托在传统产业方面的深厚积累,推动产业发展“迭代升级”?
徐州给出的答案清晰而坚定:推动场景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走进位于徐州高新区的丰车汇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这里不仅构建了“光伏+储能”的微型电网,更串联起新能源汽车展销、发布、交付、售后及餐饮休闲娱乐五大业态,塑造出全端全链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生态圈。
这种将能源与消费深度绑定的创新实践,正是场景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注脚。“能源场景+消费场景”的融合模式,激活了产业链各环节的联动效应,让单一空间释放出多维价值。
从消费端的场景融合到生产端的技术革新,场景赋能的触角正在不断延伸。
江苏云意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的绿色工厂里设置了全自动SMT生产线体,实现研发、零件制造、装配等全流程服务;工程机械履带底盘5G+数字孪生智能工厂、华发智能纺织5G工厂等多家企业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4年5G工厂名录》……
从单点突破到生态构建,徐州正逐步探索出一条场景赋能—技术突破—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之路。
在这条良性循环的道路上,如何让场景优势突破地域限制、辐射更广范围?
推动场景标准跨区域互认,徐州将推动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10市建立场景标准互认、数据互通、资质互信机制,让场景创新成果突破地域限制,形成更大范围的示范效应。
与此同时,淮海数据交易平台同步完善数据确权、资产评估机制;市数据局探索实施政务数据分级开放,推动重点行业建立数据共享联盟……
在打破地域壁垒的同时,徐州还将持续完善要素支撑体系,通过创新场景金融支持模式,探索设立市级场景创新引导基金,开发场景信用贷款产品,为场景开发提供要素支撑。
未来,随着200个场景的梯次开放,徐州有望成为辐射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的场景创新策源地,以可复制的产业升级路径,为区域协同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场景重塑
打造基层治理“幸福样板”
“通过微信小程序预约,就能足不出户‘坐享’全流程优质诊疗服务,节约了排队的时间,真是太方便了!”家住新城片区的蒋先生在体验过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互联网医院”后欣慰地说道。
今年6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聚焦患者高频就医需求,对互联网医院平台进行了全面升级,引入了AI导诊、预问诊等技术,有效化解看病难、排队久等问题。
这只是民生领域场景创新的一个缩影,以技术赋能民生改善的实践,正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全方位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关乎个体成长的“微观场景”到覆盖城市运行的“宏观治理”,徐州的场景创新层层递进,构建起全方位的民生幸福网络。
以城市运行管理“一网统管”为目标,徐州市城管局创新推动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与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融合建设,依托“人工采集+监测设备感知+无人机巡检+AI识别”的四维采集网络,实现了城市状态一网感知、城市数据一网共享、城市治理一网统管,场景优势让城市治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让城市的“血管”更具智慧与韧性,徐州市公路部门积极探索交通基础设施数字化转型,在272省道路段成功实现“无人机+AI”自动巡查全覆盖,这一成果不仅是全江苏省首个,更达到全国先进水平,为交通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既关注个体的细微需求,又着眼于城市整体的高效运转,这些社会治理场景的创新实践,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增强了居民的归属感和幸福感,让整个社会的运行呈现出更加和谐有序的生动景象。
从深地探测到智能制造,从智慧医疗到数字治理,徐州正以场景创新为笔,在淮海大地上勾勒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壮阔图景。随着四大领域场景生态的不断完善,这座千年古城正加速迈向“场景驱动型”实体经济实践高地,为全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可复制的“徐州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