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江都高新区“去筹转正”启新篇
2025-07-10 07:50: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李源 李鑫津

通讯员 戴家军

盛夏时节,扬州江都高新区重大项目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作为江都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之一,高新区以“拼抢实”的作风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博恒新材料、派莱特光学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值得一提的是,在胡润研究院刚刚发布的《2025全球独角兽榜》上,扬州两家企业入选,来自高新区的纳力新材料首次登榜。

5月9日,江都高新区获省政府批复正式“去筹转正”。一字之变背后,是传统产业“老树新花”、新兴产业“聚链成群”、未来产业“抢滩布局”的澎湃交响,更是当地“无事不扰、有事必应”营商环境的坚实托举。江都区委书记朱莉莉表示,“省级高新区不是终点,而是以‘高’立标、以‘新’破局的新起点。我们要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创新的土壤,让每一个企业都能在这片沃土上拔节生长。”

传统产业“老树新花”

在江苏嵘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压铸车间,一台台精密设备正高速运转,为比亚迪汽车生产电机壳体。“这是我们与比亚迪签订的独家供应协议,生命周期5年,年均订单3亿元!”公司总经理朱华夏指着产线上泛着银辉的压铸件介绍,“从考察到试产,比亚迪用了一年时间验证我们的品质,我们让产品精度误差控制在0.01毫米内,最终赢得了‘头部车企’的信任。”

嵘泰工业是江都首家上交所主板上市企业,它的转型“逆袭”并非个案。传统产业的“焕新力”,同样在亚威股份的新厂区里奔涌。总投资20亿元的金属成形智能制造省级重大项目中,一期6.8亿元建成的伺服压力机生产线已投产,年产能达2000台。“这条线采用我们自主研发的伺服冲压技术,能实现板材加工的高速、高精度、智能化,完全替代进口设备。”亚威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

“传统不是包袱,而是创新的根基。”江都高新区科学技术局相关负责人说,目前园区227家规上工业企业中大部分都是传统产业,其中140家是高新技术企业,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正以技术创新重新定义“传统”的边界。

新兴产业“聚链成群”

扬州博恒新能源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全球首条新能源材料专用超薄增强薄膜生产线近日正式投产。“这条线打破国外对高端新能源基膜的垄断,产品能让锂电池更轻、更安全。”公司副总经理缪金焕难掩激动。而就在投产前一周,企业还因设备试产急需《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而焦虑,江都高新区管委会主任薛蓉蓉得知后,当天召集市监等部门现场办公,6小时内办妥手续。“这就是‘高新速度’。”缪金焕说。

博恒的“破局”,是江都高新区新兴产业拔节成林的典型。近年来,围绕新材料、新型显示等赛道,园区以“链主项目”为牵引,串起一条又一条“黄金产业链”:新材料领域,总投资106亿元的博恒新能源材料、总投资超112亿元的纳力新材料,新型显示领域,总投资50亿元的和熠光显项目,从立项到五证齐全仅用数天,一期3条生产线去年底量产,两期全部投产后预计年产值150亿元,填补江苏高端显示模组空白……

为了让项目早日建成投产,江都高新区专门设立项目制服务专班,由部门“一把手”进行全流程服务,让企业“只动嘴、不跑腿”。江都区委副书记、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梅天顺介绍,通过“千企万户”大走访、“一企一专班”全周期服务,这几年,高新区新兴产业开票收入年均增长35%,占比从5.3%提升至18%,正从“配角”变“支柱”。

未来产业“抢滩布局”

江都区低空经济人才实训基地,一架搭载2000瓦LED灯组的无人机凌空悬停,将6000平方米的试验场照得亮如白昼。“这是我们自主研发的高空系留照明无人机,能24小时续航,覆盖1.5个足球场。”扬州驭航极创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雷宗儒介绍,这款被应急部门称为“永不落幕的空中太阳”的产品,今年8月将量产,年设计产能500台,预计贡献年产值3亿元。

作为江都首个落地的低空经济项目,驭航极创的“落地”只用了两个月。从项目洽谈到注册落户,园区协调近5万平方米用地作为飞行基地;与江都职教集团共建无人机操控专业,首批100名学生今秋入学,瞄准电力巡检、应急救援等紧缺岗位。“这里的营商环境,让我们有底气投资未来。”雷宗儒说。

低空产业只是当地未来产业布局的一角。在航空科技领域,扬州平航航空动力技术有限公司的航空发动机风扇复材叶片实验室,已承接航发608所等机构的研发项目,预计今年11月通过CNAS认证;在人工智能领域,江苏稻源科技集团由清华海归团队创立,专注AI智能视觉芯片研发……

薛蓉蓉表示,高新区将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精准对接优质项目,持续增强发展后劲;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以高质量项目建设为支撑,奋力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

作者:  编辑:颜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