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闫琦
华灯初上,彭城壹号霓虹渐亮,熙攘的人流与璀璨灯火交织,激活了城市脉搏;苏宁广场,一场光影盛宴华丽启幕,千年汉文化符号跃动为绚丽的数字影像;文庙·东方街区茶颜悦色门口依旧排着长队,人气不减。与此同时,户部山步行街的夜景灯光次第点亮,民宿老板王倩刚刚订出了当日最后一间客房。
“以前逛商圈只能购物吃饭,现在能看展、听戏、体验非遗,待一整天都不觉得单调。”市民金女士的感受,道出了徐州商圈的蝶变。当“游逛吃住行”带动“买买买”,徐州正以多业态复合式商圈回应“消费如何再进阶”的发展命题。
多元商圈格局释放消费新活力
走进彭城广场中心商圈,人流如织、繁华似锦。这里不仅是购物天堂,更融合了历史文脉、时尚潮流、美食体验与休闲娱乐。这种“购物+文旅+休闲”的复合模式,成为徐州商圈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徐州市紧扣消费升级趋势,以打造多业态复合式商圈为抓手,持续优化商业布局,创新消费场景,提升服务能级,推动城市商业从单一购物功能向复合体验空间转型,跑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加速度”。
彭城广场中心商圈既是商贾云集之地,更是文化汇聚之所。以彭城七里建设为牵引,徐州着力构建“一核引领、多极联动”的商圈发展新格局。彭城广场中心商圈通过业态升级与智慧赋能,日均客流量超20万人次,2024年营业额突破120亿元,成为省内仅次于南京新街口的第二大核心商圈。目前,这里集聚了1543家商贸企业,7家大型商场、3条商业街区和1个美食城,构筑了多元的消费生态。
在烟火气、文艺范与科技感的交融中,智慧化建设为传统商圈注入新活力。文庙街区打造的“文庙元宇宙”虚拟消费场景,将历史文化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日均吸引客流量达4万人次,开创了“历史文化+商业街区+元宇宙空间”的全新模式。彭城广场中心商圈成功创建全国示范智慧商圈,苏宁广场、金鹰国际等入选全国示范智慧商店。3D裸眼大屏、智能导购系统、智慧停车平台等新技术,为消费者带来更便捷、舒心的购物体验。
此外,徐州东部商圈以云龙万达、月星环球港为代表,西部商圈依托金鹰人民广场店、杉杉奥特莱斯等项目,南部商圈以三胞广场、铜山万达为支撑,2024年三大商圈合计销售额近2.6亿元,同比增长显著。多中心、网络化的商圈布局,既优化了商业资源配置,又满足了市民多元化消费需求,彰显出多元商圈体系的强大合力。
融合消费场景激发市场新潜能
国庆节假期,苏宁广场达美乐比萨营业额全球门店第一,好利来销售额全国第一,Blueglass酸奶销售额位列华东区域榜首……
首店经济成为拉动消费升级的重要引擎。2022年至2024年,徐州累计引进首店809家,其中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首店30家。今年上半年,又新增茶颜悦色、盒马黑标店等首店84家。
消费热度并未昙花一现,茶颜悦色开业3个月仍排队不断,Ameigo梅果餐厅日均客流超2万人次,迪桑特、可隆等首店上半年销售额稳居江浙区前列。
“这些首店不仅丰富了市场供给,更带动了消费品质的整体提升。”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首店经济的虹吸效应,为消费升级打开了新空间,也为徐州商圈注入了强劲动能,彰显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扎实成效。
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持续创造消费新场景。大型水上实景演出《彭城风华》自开演以来,已接待观众28万余人次,其中七成以上为外地游客;“苏超”足球赛事期间,打造“第二现场”,商圈通过户外大屏直播带动相关商场销售额环比增长超30%;徐州博物馆策划推出的精品特展,门票收入超千万元,外省游客占比达77.1%。这些创新实践,有效实现了“流量”变“留量”、“人气”变“财气”。
夜间经济同样绽放迷人光彩。通过提升彭城壹号、壹捌夜市等消费集聚区功能,组织“彭派灯场”主题灯展、江北第一楼三弦演出等夜经济活动,2024年徐州夜间消费增长35.2%。彭城壹号步行街成功获批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
优质营商环境培育增长新动能
徐州通过精准施策与多元联动,为消费市场持续注入活力。今年上半年,全市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2000余场,政银企联动发放消费券1.6亿元,直接拉动消费超40亿元;统筹商务资金引领作用,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品牌经济,支持零售设施改造、智慧商店建设与新业态创新;全面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等政策,对零售增长达标企业给予奖励,营造有利于商业创新发展的政策环境。
促消费活动贯穿全年、覆盖全域。“淮海新消费”品牌活动结合四季消费特点,今年上半年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2000余场。33家重点商贸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同比增长13.8%,客流量增长10.9%。
展望未来,徐州将聚焦拓展发展空间,打造高品质消费载体;突出品质化供给,持续发力首店经济;围绕业态升级,构建多元消费场景;着眼激发消费动力,打造城市消费IP,为区域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更强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