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李 刚
高温酷暑,又到了水果销售旺季。7月4日,徐州雨润农副产品全球采购中心,商户纵引路忙着给芒果喷洒乙烯利催熟。过去两个月,他的经营额大幅提升,芒果销量翻了一番,日增收超400元。
“绝大部分热带水果为树熟,只有香蕉、芒果等少数为后熟。为减少芒果在运输途中的损耗,海南果园采摘七成熟果子运至集散城市后,再使用乙烯利催熟。”纵引路解释说。
“分销城市的加工能力是决定销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一般依据加工场地面积和市场消费量组织采摘。”海南芒果运销协会会长徐崇志透露。徐州处于苏皖鲁豫四省交界,辐射周边10市6000余万人口,但后熟热带水果加工能力与其所处的地位不相匹配。以地区另一重点物流城市山东临沂为例,其芒果年加工量超过20万吨,而徐州仅约2万吨。
从“南果北运”整个生产业态上看,由于芒果单品的特质,市场上电商仅占约两成市场份额,其主要销售渠道仍为大宗商品货运及分发,迫切呼唤徐州形成更高效、低损耗、可持续的现代冷链物流体系,抢占蓝海市场。
今年5月初,徐州雨润在徐州市发改委的帮助下,建成投用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最大的芒果产业枢纽专区。该专区由海南芒果运销协会、海南物流专线与雨润园区头部商户共同打造,构建从热带种植基地到终端消费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条,实现“南果北运”全流程标准化运营。这个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的产业综合体,凸显了徐州在全国农产品现代流通格局中的支点地位。
海南距离徐州超过2000公里,芒果从采摘到徐州入库不超过48小时。入库后,一旦完成加工,要在最短时间内销售出去,一般情况下不超过48小时,这就需要构建科学的采购分销体系和智慧供应链信息平台。
打开手机APP“芝麻地”,产地、物流、分销、市场管理等信息一应俱全。发货前,海南雷丰芒果合作社查询到,徐州集散中心还有4000平方米标准库的加工能力,据此决定每日向徐州发货约1100箱,每箱约30斤,日入库3.3万斤。“产地仓+枢纽仓+城市配送中心”三级网络,让芒果产业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
接到半熟芒果后,纵引路租用的加工区立刻运转起来。“加工区的温度长期保持在30℃左右,正负区间保持在6℃以内。”纵引路说,上层先熟再下层,除上下层果箱需要互相“捯饬”外,其他环节无需人工参与,甚至可以精确控制第二天上市的果实成熟度。若传感器检测到温度异常,还会自动开启温度调节系统。
“中心实现智慧化仓储体系,3000平方米的智能化加工仓储中心,配备行业领先的全自动分拣、动态温控和区块链溯源平台,实现日处理量500吨、年交易量突破10万吨的加工能力。”徐州雨润果品区负责人侯成鼎介绍。
记者从徐州市发改委了解到,徐州将深化冷链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化徐州分销基地与产地冷链协同发展,畅通农产品上行通道,发展“骨干基地+产地上行”“基地+生鲜电商+产地直发”等新业态新模式,强化农产品全产业链组织功能,建设区域农产品检测中心和冷链物流大数据平台,打造冷链物流与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