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21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居全国第一
2025-11-11 08:06:00
来源:新华日报
【字号:  】【打印

□ 本报记者 俞圣彤

10月20日,远景伽利略AI风储一体机重磅发布,将风机、储能与AI能源大模型深度融合,开启新能源领域“物理人工智能”新时代。远景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人类的可持续未来解决挑战”,持续推动风电和储能成为“新煤炭”,连续3年风机订单中标量位居全球第一,新增装机量稳居全球第二,每年超1/6中国风电整机来自远景。

要制造,更要高端制造。不仅远景,在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一批行业巨头成为县域制造业向高端突破的“标杆样本”。

江苏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的钢结构间接空冷系统,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5%,成为火电项目的“节能标配”。该公司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也以30%的市占率稳居行业前列,沙特NEOM新城、加拿大Albert制氢项目等国际标杆工程均有其身影。

“龙头带链”的规模效应,让“临港制造”的印记遍布产业链上下游。江苏法尔胜缆索有限公司首创的主缆内部干空气除湿管道和缆索抗火成套技术等,在苏通长江大桥、深中通道、常泰长江大桥等国家重大工程中规模化应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居国内首位;江苏振江新能源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的超大型海上直驱式永磁风电机组部件,占据国内73%的市场份额,我国沿海风电基地的“大风车”核心部件上均刻着“临港制造”的标识。

截至2024年底,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共有35家企业的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前三,其中,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的企业有21家。

强制造,不只靠大企业。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还不乏一群专注创新驱动,打造“拳头产品”,并形成核心竞争优势的企业。

江苏华兰药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高效节能型覆膜胶塞,年销量近50亿只;江阴市科诚技术有限公司的风电叶片模具液压翻转系统,使叶片合模翻转过程角度误差稳定在±1°以内,以83%的市场占有率独占鳌头;技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仅凭甲基丁酸钙一款产品,抢占超50%全球市场份额;宏泽(江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球首创大面积油压式离子膜电解槽,稳占国内烧碱市场汰旧更新领域“半壁江山”。

创新活力的迸发,离不开产学研合作。南京理工大学工业互联网(江阴)创新中心内,国内首台矿井无人巡检车、动力电池原位检测装置等技术相继诞生;江阴市长三角智能导航研究院等高能级平台引进加速推进,引导企业释放研发效能,创新基因早已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

为让更多“科创幼苗”长成“参天大树”,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全力打造全链条孵化体系和“高企—专精特新—准独角兽—上市”全过程培育路径,累计建设科创载体近100万平方米,集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以上研发机构8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48家,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66家、无锡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7家。

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累计拥有江苏省首台(套)设备6个、苏锡常首台(套)设备7个、“两新”技术产品22个;6家企业新晋省先进级智能工厂。人才与项目也如“活水”般涌来,187名领军人才集聚于此创新创业。

“我们不仅要培育冠军企业,更要培育有竞争力、有显示度的产业集群。”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经济发展局局长邬海江说。以风电产业为例,远景能源解决风机齿轮箱“断齿”等技术难题,振江新能源、恒润传动等企业专注关键零部件生产,构建“链主引领、全链协同”的发展格局。

据统计,今年1—9月,江阴临港经济开发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647.4亿元、同比增长14%,占规模工业产值比重跃升至48.4%。远景、双良等链主企业及21家“领头雁”企业贡献五成份额,头部企业的“磁场效应”正持续拉动产业链攀登升级。

作者:  编辑:陈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