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治理率100% 苏州已累计建成相关治理设施近2万座
2025-11-11 09:40:00
来源:苏州日报
【字号:  】【打印

近日,生态环境部公布一批全国征集遴选的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典型案例,苏州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因地制宜循环利用”理念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创新实践成功入选。

苏州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太湖之滨,水域面积占比37%,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面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苏州以“污水减量化、分类就地处理、循环利用”为导向,全面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特别是2018年以来,苏州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纳入城乡统筹发展大局,启动高质量推进城乡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精准攻坚“333”行动,构建起分级治理的完整体系。

在太湖一级保护区内的吴中区临湖镇北港村,一排排绿意盎然的人工湿地成为处理生活污水的“自然工厂”。这个采用德国生态湿地净化技术的处理设施,通过“调节池—垂直流湿地—生态塘”工艺,日处理能力达30吨,服务56户农户。“生活污水经过层层净化,最终不仅能稳定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还可用于灌溉林木,实现了‘污水变清流’的蜕变。”现场技术人员介绍,该工艺模拟自然净化过程,污泥经干化后返田利用,全程无二次污染。

常熟市董浜镇白鹅潭的创新实践更让人眼前一亮。这里结合当地特色蔬菜产业,采用分质收集原位资源化利用模式,不仅实现年减少污水外排量2000吨,年碳排放量更减少150吨。“这套系统就像为每户人家配备了‘生态肾脏’,污水经过低碳生态化处理,直接转化为农业用水。”项目负责人表示,该创新项目在2023年第48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中荣获银奖,为中国农村污水治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在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韩墅,一片利用闲置土地上新建的人工湿地在原A/O工艺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处理效果。设计规模50吨/天的设施,服务118户农户,出水稳定达到《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结合‘美丽菜园’建设,这些达标的尾水免费用于菜园灌溉,既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又提升了村民满意度。”村委负责人指着长势喜人的蔬菜介绍。

苏州市水务局介绍,通过因地制宜推进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农村水环境得到改善的同时,还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在治理过程中,苏州创新采用无动力氮磷资源化利用模式,使建设成本比传统设施降低30%-60%,运维费用减少70%以上。同时,通过“线上监测+线下管理”的智慧监管体系,实现对处理设施的实时监控和闭环管理,确保治理成效持久稳定。

目前,苏州已累计建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近2万座,实现农村生活污水行政村治理率100%,受益农户超过60万户。从太湖之滨到江南水乡,苏州用务实创新的实践,为破解农村污水资源化难题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可行路径。

作者:  编辑:陈茜